本报讯(记者 高晶晶 通讯员 孔垂胜)“去年秋天种的颠茄草苗,现在到了收获期,行情好的话,一亩地至少能挣2000元。”近日,新县吴陈河镇马鞍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吴宗春高兴地介绍道:“我们村成立的合作社去年种了40多亩,现在都忙不过来了。”
近年来,马鞍村依托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将自身资源优势转化为特色产业优势。
在马鞍村孔北湾门口的田里,20余名当地村民正抢天夺时收割颠茄草,现场一片繁忙景象。“栽药苗的时候我就来帮忙了,昨天村里又通知过来采收颠茄草,100元一天,我们年纪大了,挣个零花钱也挺好!”正在药田里忙碌的村民李金华说。
据了解,去年3月,新县出台《新县中药材种植奖补方案(试行)》,村“两委”班子经过多次实地考察,将中药材种植作为突破口,以“股份经济合作社示范带动+大户种植参与探索”模式不断扩大规模。颠茄草就是其中之一。
产业路通,思路更通。对未来的发展,吴宗春充满了信心:“药材种植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更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务工、利益分红等方式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让老百姓有了新的‘幸福靠山’。”
眼下,马鞍村的颠茄草已陆续完成采收晾晒,等待统一收购,金雀花、何首乌等中药材长势喜人,村民们正以“本草”为笔,在乡村振兴画卷上书写“中药材致富”的生动篇章。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