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宇)持续选派“科技副总”扎根企业,壮大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让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不断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不断构建多层次创新平台,大别山实验室、院士工作站、中原学者工作站等加快汇聚创新力量,进一步强化技术支撑体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主导产业关键技术攻关,以项目申报为牵引,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深度融合……
近年来,我市立足优势产业链群,将科技创新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以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为目标导向,持续优化产学研用高效协同的创新生态,稳步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扎实推动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实现多点突破,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信阳篇章贡献科技力量。
随着我市重点产业领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接会、项目路演等一系列成果转化活动深入推进,郑州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郑州研究院等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纷纷对接我市各类企业开展交流合作,有效实现高校、科研院所技术成果信息、企业技术需求信息汇聚。尤其是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积极与高层次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多层次合作,打造“经典名方+循证医学”的研发模式,持续丰富产品的循证医学证据体系,用现代医学证据验证传统方剂疗效,成为中医药创新的示范样本。
“我们还围绕传统产业升级需求,建成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26家,大别山实验室、河南省万华大家居产业院士工作站等高能级平台加速建设。万华禾香集团发布的人造板‘无醛添加’企业标准,成为传统家居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的‘优等生’。”昨日,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持续聚焦主导产业创新需求,加快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不断打造全链式创新生态。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