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彤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价值取向,为丰富“第二个结合”理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宝贵的精神资源。
赓续中华历史文脉时代华章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医药文化蕴含着丰富且独特的天下观与宇宙观,具备历史悠久的社会观以及道德观。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仅是文脉赓续的思想因子,更是中华民族保有独立精神品格的文化基底。推动中医药文化发展,有助于传承民族文化基因,能为文化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支撑,更是在新时代新征程加快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强大自信根源。
推动“第二个结合”理论创新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第二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赓续5000多年历史文脉、肩负新时代文化使命的宝贵经验和重要举措。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毫不动摇的基础上,以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为线索,进一步推进中医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明的相互促进、共同构建中实现新的理论飞跃。“第二个结合”为中医药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全新的理论框架。中医药文化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道德观念和哲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存在诸多内在契合点。在这一结合过程中,中医药文化能够汲取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与实践导向,深化对医学发展规律的认识,推动自身理论体系的现代化创新。同时,中医药文化的创新发展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生动的实践案例与文化滋养,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在文化领域的理论内涵,促进二者在相互交融中共同发展,激发文化创新的强大活力。
筑牢健康中国建设坚实根基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健康中国建设是重要目标。中医药文化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与“第二个结合”紧密相连,能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强大活力。一方面,中医药强调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注重人体自身的调节与平衡,在预防保健、慢性病管理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通过推广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与技术,能有效提升民众健康素养,降低疾病发生率,减轻医疗负担,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另一方面,中医药在疾病治疗领域不断创新发展,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日益成熟,为攻克疑难病症提供新途径。中医药文化的发展有助于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健康产业升级,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支撑,成为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保障。
勇担全球健康治理重要使命
在全球健康面临诸多挑战的当下,中医药文化凭借其独特优势,在全球健康治理中肩负起重要使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医药文化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传播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医疗技术与文化理念。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等,中医药在沿线国家和地区落地生根,开展医疗服务、教育培训、科研合作等项目,为当地民众提供了多样化的医疗选择,增进了世界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与认可。中医药文化所倡导的和谐平衡、顺应自然等理念,与全球健康理念相契合,为世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与方案,在全球健康治理中发挥着独特且重要的作用,彰显了中国在全球健康领域的责任担当与文化影响力。
在“第二个结合”视域下,中医药文化发展蕴含着巨大的价值潜力。我们应坚定文化自信,深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医药文化的哲学智慧,从传统文化中获得滋养,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砥砺前行,积极推动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国际传播,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课题来源:河南中医药大学2024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高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路径研究》(2024JX80)
(作者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