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为织密基层治理网络,新县打造了以“处级干部分片负责、驻区单位统筹联动、机关党员干部报到服务、社会力量深度参与”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治理共同体”,按照每格300—500户或1500人左右的标准,兼顾考虑小区边界整体性、人口分布均衡性、连片管理便捷性,将18个城市社区划分为134个基础网格。同时,为了更好地组织动员党员干部参与应急处突、重点任务攻坚和常态化服务,按照30—50户居民的标准,进一步将基础网格细分为1936个应急网格。135个单位、3260名在职党员干部主动到所联系的社区报到、兼任网格员,主动认领服务项目7400余次(件),同时每栋明确1—2名楼栋长和党员中心户,推动“基础网格+应急网格”融合互补。
共治共享:群众唱主角,治理有温度
走进新县艾洼社区春晖小区,老人们聚在一起闲话家常,孩子们在一旁嬉戏玩耍,院内汽车、电动车停放有序,人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因开发商资金困难,小区建成后,排水排污设施没有完善,地面未平整硬化,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我们出行十分不便。”居民张女士对记者说。
“我们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公开推选楼栋长,成立物管会,发动居民集资6.5万元、筹劳16天,用不到两周的时间完成了地面硬化,铺设了雨水和污水管道。”艾洼社区党总支书记岳运涛介绍,“对暂不具备引进物业管理条件的小区,我们采取‘社区兜底+居民共建’的办法,带领居民成立物管会,筹资筹劳,有效解决基础设施、卫生保洁等问题,实现支部领航、群众自治。”
近年来,新县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新路径,通过支部领航联管、社区领办托管、党员领头接管、业主领队自管等模式,推动一大批无物业小区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同时,拓展党群服务中心阵地,引导30家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进驻社区,建成一批“两好驿站”,推动党建共建、资源共享。
从“单打独斗”到“协同共治”,从“被动应对”到“主动服务”,新县的实践印证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生命力。通过精准破解难题、织密管理网格、发动群众参与,这座大别山腹地的红色县城,正以高效能治理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为振兴发展注入持久动力。如今,基层高效能治理带来的不仅是社区面貌的焕然一新,更是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大幅提升。新县正以坚定的步伐,书写着基层治理的精彩篇章,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迈进。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