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从菜园到商超的“双向奔赴”


□本报记者 马迎春

“这韭菜水灵得很,搁货架上准抢手!”5月7日,在羊山新区彭家湾乡陈寨村一处菜园里,信阳市西亚超市蔬菜采购业务员高宏涛蹲在韭菜地边,指尖轻掐鲜嫩的韭菜,当场拍板订购。

这场从菜园到商超的“双向奔赴”,让陈寨村村民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

跟随驻村工作队队员何泽义穿过村道,记者被眼前的产业兴旺景象所吸引:连片的中药材在风中摇曳,猕猴桃藤蔓攀着支架舒展,整齐排列的塑料大棚内西瓜长势喜人,而最热闹的当数蔬菜种植区。

菜农余道梅正在地里采收包菜,菜篮里新鲜的包菜还沾着晨露。“这批菜比往年长得好,就是销路没以前通畅,愁人!”余道梅说。

同样在为销售而烦恼的还有村民王军先。“我们的蔬菜都是原生态的,施农家肥,不打农药。”王军先坦言,“今年受诸多因素影响,销售情况不如以前好。这次村里帮我们拓展销路,十分开心!”

前几天得知村民的烦恼后,该村驻村工作队联合村干部连夜列出蔬菜清单,逐个拨通商超电话。这不,西亚超市和家天下超市负责人次日就驱车赶来了。

“在村里转了一遍,感觉蔬菜的品质十分好,刚预订了一批。后续还会根据销售情况,扩大莴笋、茄子等品类的采购。”家天下超市负责人陈浩说。

在与超市负责人沟通时,何泽义诚恳地说:“今后,希望与你们长期合作,根据你们的需求,扩大农产品种植规模。同时,我们还将发挥村合作社作用,集中收购村民的农产品,统一分拣、包装,将更优质的农产品销售给你们。”

“把零散农户拧成一股绳,让优质农产品直通大市场。”该村党支部书记余道林告诉记者,村里正在建设数字化产销平台,未来将通过“订单农业”模式,让猕猴桃等特色农产品也搭上“超市快车”。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洒落在广袤的猕猴桃园里,与远处绿油油的麦田相映成趣。晚风拂过成片的中药材苗,沙沙作响,似在诉说着丰收的希望……

菜园到货架的距离,正在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的奔走中缩短,在商超的订单里丈量,更在村民逐渐舒展的笑容里化作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