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经济周刊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小桥胡同:小巷“长”出新产业


□本报记者 郑虹 通讯员 刘姗姗

立夏时节,在平桥区的小桥胡同,一场别开生面的小院文化变革正如火如荼上演着。豫茶书院、古月小院、非遗小院等这些特色小院宛如熠熠生辉的明珠,串起了城市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精彩脉络,成为信阳独特魅力的文化标识。

走进豫茶书院,古朴的传统建筑与袅袅茶香相互交融,满是宁静雅致。陈列架上,精美的杯子和造型各异的茶具整齐摆放,一旁的茶叶种类丰富,信阳毛尖嫩绿鲜润,红茶色泽乌润,茶香扑鼻。茶台前,茶艺师姿态优雅,手法娴熟地为宾客沏茶,动作行云流水。定期举办的茶文化雅集,从茶叶品鉴到茶艺教学,让人们沉浸式领略信阳茶文化的深厚内涵,感受从种茶到品茶每一步中先辈们的智慧结晶。

“豫茶书院是一处可以学到茶知识的茶馆。搭建这个平台,在这里大家可以静心喝茶,系统学习茶知识,有空还能练练书法,对茶艺感兴趣的朋友,更能通过学习,培养成为专业茶艺师。希望这里能成为大家感受信阳茶文化魅力的精神家园。”豫茶书院主理人马嘉敏说。

“每次我和几个好朋友总约在这里,院里的环境特别好,我们的心境特别放松,能给我们提供很好的情绪价值。”茶客李桃说。

古月小院摇身一变,成了信阳美食的聚集地。走进小院,木质桌椅错落有致,头顶的红灯笼随风轻摇,营造出质朴又温馨的氛围。店内主打信阳特色农家菜,腊肉焖鳝鱼香气四溢,石凉粉清爽可口,每一道菜都遵循传统烹饪手法,色香味俱全,引得食客们赞不绝口。

“我从小就喜欢做菜,学厨师也好多年了,在信阳自己开个农家小院,就是想把信阳土生土长的味带给大家,让老乡们吃到正宗小时候回忆里的味道,也让外地朋友尝尝忘不了的信阳味儿,把美食文化传播出去。”古月小院负责人胡君成表示。

非遗小院堪称传统技艺爱好者的乐园。一迈进小院,精美的叶雕作品便映入眼帘,叶片上的图案栩栩如生,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大漆制品色彩斑斓,质感温润,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匠人的无数心血;剪纸作品琳琅满目,线条流畅,造型丰富,人物、花鸟跃然纸上。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技艺,吸引众多人围观学习,孩子们满怀好奇地凑近,眼中满是对传统技艺的惊叹与向往。

非遗小院传承人朱高祥说:“这些非遗技艺都是传承多年的‘宝贝’,希望通过这个小院,能让更多人了解它们,让非遗技艺一直发光发热。”

这些特色小院以文化为纽带,把居民紧紧相连。它们不仅是传承城市文化的关键载体,更在新时代背景下,赋予城市文化全新的生命力,让小桥胡同成为信阳独具特色的文化地标,吸引着四方来客感受这里独特的文化魅力。

“这些小院的兴起,盘活了胡同里的闲置空间,让老建筑焕发新生。不同的小院满足了居民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了邻里间的交流互动,增强了社区凝聚力。非遗、茶艺、陶艺小院还吸引了不少游客,提升了社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未来,我们社区也会全力支持各类文化项目的落地,助力小桥胡同成为文化街区。”团结路社区党支部书记易莹莹说。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