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解码信阳文旅


(上接第一版)

在信阳,“全域旅游”不仅是空间覆盖,更是场景的深度链接。从信阳文新茶村的万亩茶园到固始西九华山的竹海光影秀,从新县丁李湾古村落的明清建筑到商城里罗城的山村画廊,信阳用“绣花功夫”雕琢出孔雀岛、杉屿露营、湖畔茶咖、松林苑等145家信阳小院,点缀在全域旅游线上,推动文旅消费从“观光式”向“沉浸式”跃迁。

融合赋能,探索文旅产业升级新路径

人间四月,沿大别山高速公路行至浉河区谭家河乡,茶山叠翠、碧波荡漾,坐落于青山绿水间的大别山高速公路明鸡段南湾服务区展现在眼前。以“交旅融合”为突破口,南湾服务区在满足高速服务的基础上,以茶为主线,着力打造“茶旅融合”体验区和“快饮慢品”特色品牌,来提升游客消费体验。

“南湾服务区既是服务区又是旅游景区,突出信阳毛尖文化,打造曲水流觞入口景观,增加游客体验感,打造八大茶社挖掘展示信阳茶文化,住宿配套上设有禅茶文化酒店和不同主题的康养民宿集群,通过景观打造及栈道连接打造净心茶园,丰富游客户外体验,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增长。”河南交投服务区管理有限公司南湾服务区负责人赵艳峰介绍。

用融合共生打开文旅产业新空间,信阳以“文旅+茶旅+红旅”为核心,推动多业共生、跨界融合。信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任俊介绍,通过深挖信阳历史文化资源,围绕服务对象需求,创新载体,打造具有独特性的文化产品,做优文旅融合;在做优茶产业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用好茶庄园、信阳小院、民俗村落等文旅资源,重点做好茶、菜、水三篇文章,做强茶旅融合;以大别红营品牌建设为重点,统筹做好全市红色研学旅游,开发红色文创产品,做好红旅融合。

在浉河区,依托63.5万亩生态茶园,构建“茶+文旅+交通”融合体系,推出“八大山头九道湾”茶旅线路,构建起“大项目引领、中小项目联动”的发展格局——文新茶村、何家寨露营基地等龙头项目带动效应显著,嘉木饮、八马等37家茶庄园串珠成链,40个精品文旅点位星罗棋布,形成全域茶旅融合新图景。其中,文新茶村打造“文小新”IP带动毛尖奶茶、毛尖冰淇淋、毛尖啤酒等产品火爆出圈,真正实现一片叶子撬动“三产”融合。

以“大别山精神”为核心,信阳市持续推进鄂豫皖革命纪念馆改造提升,整合罗山县何家冲长征出发地、商城县里罗城红色遗迹、大别山商城革命纪念馆等红色资源,以青少年研学为主攻方向,以官方与市场相结合的方式拓展客源市场,打造精品研学课程和研学线路,集中精力把“大别红营”打造成信阳的区域公用品牌。

在罗山县何家冲村的银杏树下,经常可以见到何家冲村红色讲解员何桂英深情地为前来研学的学生讲述何大妈掩护红军伤员的故事。“我想通过讲解,让更多年轻人明白今天的好日子来之不易。”何桂英说,“现在来村里研学的人特别多,红色旅游带动周边老百姓通过开农家乐、民宿增收致富,仅我们村就吸引2000多名外来就业人员和返乡创业者。”

向美而行,打造文旅高质量发展新坐标

近日,记者驱车前往有着“画里乡村 梦里老家”之称的新县周河乡西河村西河湾,只见青砖黛瓦、古木苍劲,又闻鸟语虫鸣、溪水叮咚。殊不知,12年前的西河湾因地处山区,加之人口流失严重,村内民房满目断壁,让这个有700余年历史的村落成了空心村。“2013年,新县邀请专家对西河湾的基础设施和古民居、村落景观等进行整体规划,改造后的村庄不仅保留了古村落的传统特色,村容村貌更是焕然一新。”西河村村民张思恩介绍。

如今的西河湾围绕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以古色乡村为依托,把田园民宿诗意生活与乡村振兴、全域旅游有机结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000多万元,带动了全村111户380人增收致富,西河湾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

张思恩是西河村返乡创业的“先行者”,2014年开始带领村民发展油茶、板栗等原生态精品农业,组织村民以旧房旧院入股,经过保护性改造后办起了农家乐和民宿。“每到节假日,民宿都被提前订了出去,好多明星都来店里住过。”在西河恋歌民宿门口,身为民宿主理人的张思恩高兴地说。

这样的蝶变不只有西河湾的西河恋歌民宿,信阳创新“主理人+信阳小院”模式,打造出罗山有稻山房、固始白鹭湖秘境、新县老家寒舍等,盘活322处闲置农宅,让“沉睡资源”变身“共富资产”。2024年,全市建成规范露营地103个、主题民宿140家,不仅让原本衰败的村庄摇身变为游人竞相前去的景区,还辐射带动周边3.2万群众就业,文旅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引擎”。

在信阳,科技的加持重塑着游客的体验边界。南湾湖景区启用智慧管理系统,刷脸入园、智能导览使游客体验感更佳;信阳博物馆增加了战国编钟演奏沉浸式互动体验环节,让游客感受2000多年前的悠扬乐曲;固始西九华山的光影秀通过全息投影打造时空穿越之旅;“信阳文旅云”平台整合61个景区数据,实现“一码游信阳”。科技与文旅的深度融合,让静态资源转化为动态体验。

在信阳各县区,文旅发展方向各有特点。平桥区坚持深耕乡村旅游,大郝堂旅游片区已然成势,乡村旅游形成大环线,让来者心悦、居者心怡。潢川县聚焦“农文旅”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直播电商,打造青创基地,汇聚青年之力。息县“无中生有”,打造沿淮文旅发展新高地。光山县非遗花鼓戏登上乡村大舞台,引得游人慕名而来。淮滨县围绕“水”字做文章,成就了“五百里水路一座城,生态体验在淮滨”的诗意。

在发展中,信阳市还注重从“单点突破”到“区域共赢”,在苏州、粤港澳大湾区等地举办信阳文旅推介会,在郑州、武汉、长沙、六安等地和长三角高校开展信阳文旅微推介,发布60余条四季特色旅游线路和品茶、研学、红色、美食、文物游径等专题主题旅游线路,吸引了一大批文旅达人集聚信阳,“美好生活 青春信阳”品牌认知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明显提升。

从“景点旅游”到“全域旅游”,从“资源依赖”到“创新驱动”,信阳正在丰富“1+6+N”文旅体系的内涵,以此绘就文旅高质量发展的画卷。正如信阳市市长陈志伟所言,信阳将加快构建“1+6+N”文旅发展体系,大力推进文旅文创深度融合、交旅文创出新出彩,为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汇聚更多“信阳力量”。

(原载于2025年5月6日《农民日报》一版)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