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法治周刊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中心巧解心中结


——商城县扎实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侧记

□本报记者 韩蕾

“大家消消气,都是乡里乡亲的,有啥诉求说出来,咱们一起把问题解决。”近日,在商城县河凤桥镇综治中心的调解室内,调解员欧维国正在对一起宅基地纠纷进行调解。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法律角度、亲情角度进行调解,很快双方诉求达成一致,一场矛盾就此化解。

这是欧维国化解矛盾纠纷最常做的事情——将双方召集至河凤桥镇综治中心进行调解,保证矛盾纠纷不扩大。河凤桥镇综治中心约300平方米,有公安、司法、信访等单位常驻,还设置有调解室、心理咨询室等场所,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

综治中心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大脑中枢”,是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首道防线”。河凤桥镇综治中心统筹部门力量,让矛盾纠纷高效率化解,正是商城县三级综治中心整合资源、服务群众、守护平安的真实写照。

在商城县综治中心,法院、检察、公安、司法行政、信访等单位常驻,人社、卫健、住建等部门及工会、妇联等群团组织轮驻,在方便群众办事的同时,也有利于各部门整合资源、协同作战,让群众推开综治中心一扇门,各类问题和矛盾纠纷就能得到及时处理和就地解决。

据了解,近年来,商城县全面加强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紧紧围绕基层治理,聚焦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打破部门壁垒,面对面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努力把老百姓的问题诉求解决在“家门口”。

在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群众遇事主动走进综治中心,在法治框架内寻求解决方案,让“有事找中心”成为基层矛盾化解的新常态。

双椿铺镇村民徐某夫妻因感情出现问题产生纠纷。徐某报警后,双椿铺镇综治中心立即将此事上报至商城县综治中心争取法律援助和调处力量。县综治中心了解情况后,立即组成由法律专家、调解员等人员组成的工作专班前往双椿铺镇,并召集镇干部、派出所等相关人员和单位,对徐某夫妻进行面对面调解。大家依法律、合情理,耐心地进行劝解和疏导。最终,双方就离婚事宜自愿达成协议,有效避免了矛盾激化,将纠纷化解在了萌芽状态。

“针对复杂纠纷,我们建立了专家会诊制度,邀请法律专家、心理咨询师、行业专业人士共同参与调解,通过法律、协商、教育、疏导等手段,提高化解矛盾纠纷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努力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商城县综治中心主任汤吉磊说。

线下,“一站式”平台让老百姓遇到问题有地方“找个说法”;线上,互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智慧治理正打通基层治理的“大动脉”,通过信息化手段,为实现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现代化提供重要保障。

商城县综治中心以“智”助“治”,通过“码上调”受理平台,对矛盾纠纷实行“发现问题—治理中心转办—责任主体办理反馈—回访评价”工作机制,让治理更智能、更高效。自该机制运行以来,群众诉求办理平均时长缩短2天,极大提高了矛盾纠纷的处置效率,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既是对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全面坚持,也是面对新诉求、新变化、新任务的创新探索。而要真正实现矛盾不上交,不仅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

商城县综治中心坚持矛盾纠纷“排查走在预防前,预防走在调解前,调解走在激化前”的思路,依托“一村一警”和矛盾调解室,联合乡镇综治中心、村(社区)网格员深入社区、邻里、群众细致摸排,充分运用多元联调矛盾纠纷化解模式,打造矛盾调解品牌,通过“调解+心理咨询”“调解+法律顾问”等模式,对土地、婚恋等民事纠纷开展调处化解,通过建立“法庭、派出所、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多方联动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对矛盾纠纷提前介入、提前处理,真正实现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前端、止步于诉前。

“商城县大力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既是平安建设夯基固垒的硬举措,也是促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软实力。”汤吉磊表示,下一步,商城县将加快推进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赋能基层治理提质增效,形成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整体合力,确保人民群众的诉求有人办、依法办、办得好。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