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沈义凯)4月21日,息县供电公司技术人员通过配电自动化子站模拟线路故障,实现系统在39秒内精准定位并隔离故障点,同步完成非故障区域负荷转移,顺利完成息县杨店乡10千伏丁6板朱鹤线自愈线路测试。这标志着杨店乡正式成为全市首个全域配电线路实现自愈功能的乡镇。
杨店乡是息县核心粮食主产区,拥有9.8万亩耕地和800余眼灌溉机井,年粮食产量可达11.76万吨。但传统农网存在的故障定位难、恢复慢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当地粮食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为突破这一瓶颈,息县供电公司以“升级农网助力乡村振兴”为目标,将杨店乡列为全县首个自愈线路建设示范点,对全乡7条10千伏线路实施智能化改造,改造安装一二次融合柱上开关34台,新架设线路16.75千米,投入新建变压器台区24个。在施工过程中,该公司累计投入施工力量200余人次、特种作业车辆28台次,治理树障隐患53处,更换绝缘导线4.6公里,多措并举构建“故障自主研判、区域智能隔离、负荷自动转供”的智能电网体系。
“自愈系统投运后,就像给电网装上‘自动驾驶仪’,故障研判准确率达99.2%,非故障区域复电时间由原来的平均2.5小时压缩至3分钟内。特别是在春耕春灌高峰期,我们通过‘智能巡检+主动防御’系统,已提前处置线路过载风险3次,保障了全乡9.8万亩高标准农田的灌溉用电。”谈到自愈线路示范区建设,杨店供电所负责人表示。
目前,杨店乡自愈示范区已形成“网格自愈、区域互济”的新型农网运营模式。下一步,该公司将持续优化电力营商环境,把相关经验在全县11个农业重点乡镇推广,计划年底前完成53条农网线路智能化改造,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劲的“电动力”。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