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党建·理论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锻造基层治理“生力军”


——我市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系列评论之二

□王凌云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强根固本,系于队伍。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落实省委关于推进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部署,以党建引领为“红色引擎”,聚焦乡镇党委、村(社区)两委、网格员、驻村干部、政法干警、社工队伍、志愿者等关键力量,构建起“选育管用”全链条培养机制,推动基层治理从“人力整合”向“队伍重塑”深度转变。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我市以乡镇党委为核心,通过“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机制,推动村(社区)两委与物业企业、社会组织深度融合。如固始县构建的“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小区功能型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业主”五级组织体系,犹如一张严密的治理网络,将党的触角延伸至基层末梢。新县实施“一小区一对策”分类管理模式,通过“大物业接管、楼委会直管”激发居民自治活力,实现“楼事楼议、楼事楼办”,让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服务群众的坚强堡垒。

基层治理效能,关键在于激发队伍活力。我市创新实施“三评两比一综合”考评体系,将班子成员协作能力、中层干部领导水平、“两代表一委员”宗旨意识纳入考核,让“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成为鲜明导向。如,新县郭家河乡政法委员程率创新调解机制化解家庭矛盾43起获提拔等,正是这一机制的生动注脚。

社稷之安赖共建,百姓之乐在共享。我市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通过建立“党建+网格+大数据”治理模式,全面整合社区、乡村、企业、单位等多元力量,配备专职、兼职网格员,以常态化培训提升专业素养,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全网联动”。如,商城县打造的“红色小院”议事平台,让居民在家门口参与协商,累计解决电路、管网改造等问题20余个;光山县帅洼村通过民主决策节约红白喜事开支700余万元……

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党建引领,建强基层治理队伍,引导群众广泛参与,才能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将治理效能转化为“幸福指数”。

聚人心必兴,共治力必强。面向未来,我们要持续深化“选育管用”机制,建强战斗堡垒,育优“主力军”,培树“先锋队”,锻造“攻坚队”,汇聚“志愿军”,壮大“后备军”,才能让基层治理有力度更有温度,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贡献老区力量!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