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韩坤灿)近年来,市总工会聚焦“产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五大任务,制定深化“产改”工作实施意见和监督考核办法,推动全市企业“产改”走深走实。
强化思想引领,凝聚产业工人奋进力量。市总工会持续深化“党建带工建,工建促党建”工作机制,推动建立市、县(区)工会与同级政府联席会议制度,确保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在全市各级工会落地见效。深入开展劳模工匠引领行动,组建劳模工匠宣讲队伍,深入厂矿企业、基层一线,开展系列党的创新理论宣讲活动;创新开展“劳模匠星耀申城·比学赶超建新功”“劳模工匠进校园”系列线上线下宣讲活动,充分发挥劳模工匠示范引领作用。
聚焦技能提升,激发产业工人创新活力。市总工会在全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中遴选15个项目,组织开展45个工种(项目)的劳动技能竞赛和“安康杯”竞赛活动,推动劳动竞赛向新经济、新领域拓展。认真落实“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要求,完成职工技能培训4742人次,其中新增技能人才1769人、高技能人才1223人。探索推广“工会+劳模+直播+带货”新模式,举办电商培训班20期,培训劳模工匠800余人,开展直播7500余场次。持续开展群众性创新创效活动和劳模工匠出彩行动,申报全省“五小”创新成果项目18个,涌现省级示范性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14家,15个一线产业工人的创新项目获省科技进步奖,推动产业链集成创新、协同创新。
完善服务保障,筑牢产业工人权益根基。市总工会会同市人社局等部门持续开展工资集体协商“集中要约行动”,覆盖企业4500多家、职工41.2万人,其中新增新就业形态企业29家、职工4509人。完善“工会+法院+检察+司法+人社”多部门协作联动机制,截至目前,市、县(区)工会下发劳动法律监督提示函19份,处置“12351”职工服务热线工单36起,涉及职工(农民工)152人、金额210余万元。聚焦困难职工、农民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重点群体,开展线上线下助企招聘活动38场次,推荐用工岗位7万余个,达成就业意向8000余人。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