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范金雨 吕晋)近日,在浉河区茶叶青叶交易市场,茶农们身挎茶篓,茶商络绎不绝,茶叶筛选机轰鸣运作,一派热闹繁荣景象。信阳供电公司工作人员身着红马甲,穿梭于市场间,主动对接茶农、茶商用电需求,普及电价政策,解决用电难题。
据悉,浉河区地处淮河上游、大别山北麓,气候宜人、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信阳毛尖”的主产区,也是新派红茶“信阳红”的发源地。
为全力保障春茶采摘炒制及销售有序开展,信阳供电公司迅速采取措施。3月以来,针对辖区内79户有低压办电需求的茶场、茶叶合作社,启动“一日业扩”服务,平均办电时长压缩至0.57个工作日;对于有高压新装、增容需求的茶企,开通办电绿色通道,采取物资先校先验、“典设+”系列举措,保证供电公司接网工程超前用户受电工程完工,实现“电等茶企、开门接电”。
此外,该公司出动党员志愿者,综合利用红外测温、无人机巡检等技术,对涉及制茶的高压线路开展特巡;联动浉河区政府,充分发挥网格化服务优势,积极走访茶农、茶企,上门普及安全用电知识,“拉网式”检查变压器、漏电保护器等用电设备,保障茶农、茶企用上“放心电”。
“一叶兴一业,茶香富茶乡”,目前,茶产业已成为浉河区人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涉茶综合产值逾百亿元。下一步,该公司将持续加大政企协作力度,深度践行“三茶统筹”发展理念,全力服务当地茶产业、茶文化、茶科技发展,与茶农、茶企携手共绘绿色发展新画卷,让每一片茶叶都焕发出产业兴旺的蓬勃生机。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