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晶晶
目前,我市小麦全面进入拔节孕穗期的关键生长期。记者昨日从市农科院了解到,这一关键生长期的水分管理直接关系到小麦的产量,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信阳综合试验站站长、市农科院研究员周国勤说:“现在距离小麦收获不足两个月时间,在做好以防治赤霉病为重点的‘一喷三防’工作基础上,麦田管理的重点是进行浇水或灌水。”
当前,信阳小麦正处于抽穗扬花期,这是小麦由营养生长完全转化为生殖生长的标志,也是决定麦穗籽粒多少的关键期,此阶段也是小麦对水肥需求量最大的时期。3月以来,我市部分麦田出现旱情。一般保持土壤水分占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左右时有利于灌浆,低于60%时需及时补充水分。小麦抽穗后遭遇干旱,土壤水分不足,影响根系和叶片正常生长,会导致灌浆不良,造成粒少、粒瘪,影响产量。
除此之外,在小麦田间管理中,周国勤提出,应注意浇灌方式和合理追肥。在小麦不是特别干旱的情况下,建议大家不进行浇灌;在干旱叶片卷曲、地面裂缝较大且天气预报半个月内无降雨时可进行浇灌。灌水时要采用喷灌、滴灌或畦灌,不要大水漫灌,因为漫灌溉浪费水,又可能导致灌水后遇到高温出现小麦青枯,长势好的麦田漫灌后根系不牢,遇到风雨会产生倒伏。
在干旱条件下,小麦的根系会受到一定影响,吸收能力减弱。因此,可以通过合理施肥来增强小麦的抗逆性。建议使用含有腐植酸和氨基酸的水溶性肥料,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抗旱能力,也可采用叶面喷肥的方式。
尤其是“一喷三防”,在干旱条件下,小麦的抗病能力会下降,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因此,要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防治赤霉病可选用40%丙硫菌唑·戊唑醇、氟唑菌酰羟胺、氰烯菌酯、27%戊唑醇·噻霉酮、40%戊唑醇·吡唑醚菌酯等药剂,配合杀菌剂、叶面肥等进行喷雾,确保小麦健康生长。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