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三农视野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春风又染紫云英 沃野遍开“富民花”


——全市紫云英产业发展现场观摩会侧记

□本报记者 高晶晶 见习记者 任彤

四月的信阳大地,春风拂过处尽是淡紫色的温柔。4月10日,潢川县传流店乡的田野上浮动着云霞般的紫红花海,全市紫云英产业发展现场观摩会在传流店乡经坊寺村举行。数百名种植大户、农技专家、紫云英产业协会会员穿行于连片绽放的紫云英田垄间,产业振兴的蓬勃气息扑面而来。

“您尝尝这紫云英蜂蜜!”在观摩道路两侧的展销区,农户热情招呼着来宾。浅琥珀色的蜂蜜在阳光下泛着柔光,入口清甜中带着青草芬芳。展台上,紫云英香米、紫云英种子、山茶油、梨膏、甲鱼等特色产品琳琅满目,这些带着泥土芬芳的土特产,正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新支点。

紫云英在我市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是一种绿肥作物。在水稻插秧前,将紫云英翻埋进农田里作为绿肥,不仅能培肥地力、改良土壤结构,还能减少化肥使用量,提高作物产量。同时,种植紫云英还能卖种子,为养蜂业、畜禽养殖提供产业链保障,综合下来为种植户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罗山县子路问津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贵权蹲在紫云英田里,一边查看长势,一边扯起一根紫云英放到嘴里嚼起来:“这紫云英是个宝,以前没化肥时全靠它,现在要做生态种植,更少不了它。”陈贵权的合作社有5000多亩地,除了种油菜之外,其余都种上了紫云英。“把紫云英翻压到地里,瘦田也变肥田,节省不少化肥钱。”陈贵权说。

绿肥稻田,米香价贵。2023年,传流店乡被选定为省农科院与潢川县共建重点项目——水稻、紫云英绿肥轮作示范乡镇。该乡负责人介绍,去年,在专家指导下,全乡推广种植“珠两优5298”优质稻种,每斤稻谷溢价0.4元。该乡与正大集团等粮食加工企业达成合作,实行订单收购;打造“大别山一号”“紫云英香米”等品牌,2024年优质大米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产品供不应求。

如今,该乡紫云英种植面积2万亩,计划通过建立紫云英合作社,提高农户种植紫云英的积极性,稳步扩大紫云英种植面积,实现统一优良品种、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购。

市农科院研究员聂良鹏在为农户现场培训时,用一组数据勾勒出“紫色革命”的蓝图:“紫云英用于种子生产时,一亩成本125元,按10元一斤收70斤种子算,净增收575元,翻压作为稻田肥料,每亩能节本增效95元,一亩地4000斤的鲜草,相当于尿素16公斤、钾肥12公斤。‘信紫1号’作为我们本地品种,早熟,有种植优势。”

此次观摩会也是我市首次组织探讨紫云英产业发展的大会。据了解,市农业农村局一直致力于寻找更好地提高农田质量和粮食产量的路径。因地制宜推广紫云英种植无疑是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种植紫云英能够促进农民增收、促进绿色发展、改善生态环境,能够拉长产业链延伸致富路。这不是简单的绿肥革命,而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系统工程。”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市里即将出台紫云英全产业链扶持政策,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金融支持和部门配合的方式,全方位支持紫云英产业发展。要让紫云英成为信阳生态农业的新名片,既养肥土地,又富裕百姓。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