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法治周刊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检察建议治未病 跟踪问效筑防线


——市人民检察院推动金融监管效能提升纪略

□刘芹伶

“我们的信贷审批系统新增了智能风控模块,现在每笔贷款都要经过三重数据核验。”近日,信阳某商业银行风控部门负责人向回访的检察官展示新升级的监管系统。这一变化,源于市人民检察院去年发出的一份检察建议。

“金融安全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我们的检察建议既要‘柔中带刚’,更要‘刚柔并济’。”市人民检察院负责人说,近年来,该院针对涉银行领域犯罪高发态势,创新构建“四位一体”工作模式,通过精准制发检察建议,推动金融监管部门堵塞漏洞,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法治动能。

穿透式调研:让检察建议“靶向精准”

“某银行信贷员罗某通过伪造审批单帮助客户骗贷,这暴露出银行内控机制的深层问题。”在梳理近5年的133起涉银行案件后,检察官发现了惊人共性:7.7亿余元经济损失的背后,是信贷流程“三查”制度形同虚设。

为找准问题根源,该院成立专项调研组,深入12家银行机构开展“沉浸式”调研。调研组先后查阅100余份案件卷宗中的信贷档案、访谈50余名从业人员,经过详细的调研,绘制出信贷业务全流程风险图谱。这种“解剖麻雀”式的调研,为检察建议的精准制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双轨式治理:构建风险防控共同体

2024年6月13日,一份检察建议送达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信阳监管分局。这份建议直指三大病灶:信贷流程监管不到位、从业人员廉洁要求不严、绩效考核导向偏差。在送达正式建议的同时,检察机关同步移交了12份典型案例分析报告,帮助监管部门精准把握风险点。“检察建议+监管提示”的双文书创新模式既体现法律监督刚性,又彰显了司法温情。

收到检察建议后,监管部门迅速响应,召开专题党委会研究整改方案。在检察机关的推动下,双方建立“双牵头”联络机制,每月召开联席会议,共享监管数据。同时,针对信贷员违规操作问题,监管部门开展“清风护航”专项行动,对全市信贷网点进行“拉网式”排查。

跟踪式问效:让“纸面建议”落地生根

“整改不能停留在文件上,必须见实效。”在检察建议送达3个月后,检察官对监管部门进行“回头看”,发现监管部门不仅加大了监管力度,还促进某国有银行建立信贷风险“红黄蓝”三色预警系统,不良贷款率也有所下降。

为确保整改长效化,该院创设“三查三看”评估机制:查整改方案,看责任落实;查制度建设,看长效治理;查典型案例,看震慑效果。

在协同治理中,双方创新建立“法治金融”巡讲制度,邀请资深检察官为200余名银行高管授课。

辐射式效应:激活区域金融一池春水

“检察建议不仅要治病,更要防病。”在推动整改的同时,该院针对信用卡诈骗高发态势,向6家发卡银行制发类案建议。某银行采纳建议后,采取措施强化信用卡监管,有效降低了信用卡欺诈的损失额。

这种“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理念,催生了更多制度创新。市人民检察院与监管部门签订《打击金融领域违法犯罪行刑衔接暂行办法》,形成了定期通报、信息共享、协作配合、行刑衔接等工作机制,为维护金融安全提供强大的合力。

“我们将持续深化‘检察建议+跟踪问效’模式,推动金融领域治理现代化。”市人民检察院承办检察官表示,下一步,将与监管部门联合开展“法治护航金融”专项法治宣传活动,深入银行网点开展巡回讲座,增强业务员的金融风险防控意识。

承载着司法智慧的检察建议,犹如一颗法治种子,正在大别山下生根发芽。从各大银行到监管部门,从制度完善到理念革新,市人民检察院用检察建议“精准诊断”与跟踪问效“长效治疗”的生动实践,书写着新时代法律监督的新篇章。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