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双向奔赴 多方共赢


□本报记者 杨长喜

“利用秸秆生产育秧基质,不仅能提高资源利用率,还能为秧苗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4月1日,市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科技副总”丰大清再次带领专业团队来到淮滨县雨顺农业科技公司,开展再生稻育秧技术指导。

按照《河南省“科技副总”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2024年,丰大清到淮滨县雨顺农业科技公司担任“科技副总”。根据工作计划,两年时间里,他要完成参与组配以秸秆(腐熟后)为主要原料的新型水稻育秧基质并建立生产线进行批量生产,创制适宜豫南再生稻早春低温条件下育秧的专用基质,建立水稻优质高产高效生产技术示范基地等工作任务。

近一年的时间里,丰大清和他的团队多次到该公司,进行技术指导、开展课题研究。当日,在该公司有机肥生产车间内,丰大清和他的团队详细了解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转化为优质有机肥的生产工艺,并建议进一步拓展秸秆利用途径,研发水稻育秧基质。在该公司位于王店乡的科技示范园内,团队实地查看再生稻育秧情况,针对育秧过程中的温度控制、湿度调节等技术难题进行现场指导。

“‘科技副总’的到来,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技术支持。我们将认真落实专家建议,加大科技投入,在秸秆综合利用和再生稻育秧技术方面持续创新,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淮滨县雨顺农业科技公司负责人王亚军表示。

据了解,目前,我市“科技副总”人员选派已经实现从高校向科研院所拓展,由单纯理工学科向农业、电商等多学科拓展,力争实现全市主导产业重点科技型企业“科技副总”选聘全覆盖。实践中,“科技副总”与选聘企业开展深度合作,联合进行关键技术攻关,政府在科技立项、平台建设、项目扶持上给予倾斜和扶持,助力企业与“科技副总”双向奔赴、实现多方共赢。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