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经济周刊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携手同心 向美而行


——我市加快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纪略

□本报记者 李宇

阳春三月,老区信阳风景甚好,蓝天与白云交织,绿水与青山环绕,优美生态与美好生活辉映,不断演绎生态文明建设生动实践。

市中心城区PM2.5年均浓度实现“三个突破”,全市8个县巩固实现空气质量二级达标,水环境质量连续3年实现“保Ⅲ争Ⅱ”目标,南湾水库入选全国第三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2024年以来,我市生态环境指数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不断增强,持续擦亮了信阳生态环境名片,生态文明建设驶向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跨省协作,共护碧水蓝天。去年8月22日,河南、湖北两省五市生态环境部门负责人齐聚湖北省襄阳市,共同签署协议,深化豫鄂生态环境执法交流联动,推动跨区域、跨流域执法协作,推进长江流域和豫鄂区域生态环境高质量保护,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这是继2023年12月豫皖两省六市建立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后,信阳生态环境保护“朋友圈”再次扩容。

“近年来,我们与周边地市聚焦‘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深入开展跨省、市域生态环境联合执法,全方位、全链条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近日,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一年。

3月31日,全市生态环境保护暨空气质量二级达标攻坚会议召开,总结回顾2024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部署2025年工作任务,动员全市上下锚定目标、鼓足干劲、奋勇争先,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守牢安全屏障,推动绿色转型。今年以来,我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快实施大别山北麓和淮河中上游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同时,以国家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市建设为抓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持续深度参与全国自愿减排碳市场建设,牵头信阳碳资源开发公司组建,统筹开发全市碳资源,力争今年年底前促成全市首批CCER进入审核程序。

尤其是在统筹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上,我市以“四减二提”(减时间、减成本、减流程、减处罚,提升审批效率、提升满意度)为重点,不断健全高效环境审批机制,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引导企业自觉守法,保护和激发市场活力,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文明、规范、有温度”的执法环境。

近期,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面向市第九中学师生开展环保设施公众开放日活动,加强青少年环境科学素养培育,激发青少年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实地观摩、专题讲解与互动研讨,把课本上的‘可持续发展’概念变成了可触摸、可追问的现实课题,引导学生理解环境数据的社会价值,探索环境监测‘黑科技’和数据背后的生态故事。”该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创新拼搏当前锋,“干”字当头提质效。展望未来,我市将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工作布局,坚持保目标、守底线、夯基础、谋长远、创亮点,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创新拼搏、担当作为,奋发进取、勇当前锋,奋力夺取“十四五”生态环境目标任务的全面胜利。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