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许颖洁)为更好地凝聚服务青少年,近年来,共青团罗山县委围绕开放、共享、引领三大主题,全面深化平台思维模式,精细化、品牌化打造“青”字号工作项目,助推全县共青团工作高质量发展。
整合平台资源,吸引青少年“走进来”。共青团罗山县委从县公安、政法、卫生健康、教体等系统和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五老”群体中吸收35位国家级心理咨询师,通过“乡镇吹哨+志愿者报到”的“点菜”模式,提供心理健康预约个案咨询和派送团辅活动服务。以“党建带团建”为抓手,在综合考虑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建设基础和社区常住人口、志愿者数量等条件基础上,坚持“一室多用”原则,开辟集“青翼家园”“青年之家”“社区少工委”于一身的青少年活动空间,打造三位一体集成服务联动阵地。
提升平台功能,共筑青少年朋友圈。针对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障碍,共青团罗山县委开展心理疾病预防和心理干预等各类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号召各领域及各类人群共同关注、支持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锚定青年需求、聚焦青年群体,坚持每周四夜晚7时至8时开办“青年夜校”主题课堂,开通普惠金融类、非遗技艺类、中医健康类、运动健身类、音乐疗愈类、阅读分享类课程,以“理论学习+实景体验”形式,丰富活动内容。依托“青”字号阵地,开办“七彩假日”寒(暑)托班,为留守儿童、困境青少年提供作业辅导、安全自护教育、团辅活动、科普宣讲等暖心服务,建立志愿服务时长与质量双维度评价体系,对累计服务100小时以上的志愿者授予“五星罗小青”称号,配套加学分、就业推荐等政策。
发挥平台作用,凝聚青年新动能。针对外卖小哥、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人数多、服务保障不足等问题,在“青”字号阵地打造暖“新”加油站,为他们提供免费饮水、免费雨衣、应急药品、共享手机充电宝等基础服务,开展“温暖冬天”“小哥服务日”“夏日送清凉 团团护安康”等特色服务10余场。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