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童帅 通讯员 段庆虎)随着春季农业生产管理进入关键期,为更好地推动我市特色农业发展,日前,市农科院针对我市油菜、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积极组织召开现场观摩会,为经营主体和种植户讲授技术要领,解决生产中的疑难问题。
在平桥区明港镇新集村,由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信阳综合试验站依托单位市农科院主办的2025年油菜“一促四防”现场观摩会举行,来自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的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团队成员,市农科院技术人员及种田大户、合作社、种子企业代表等60余人参会。
观摩会在新集村兵建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百亩油菜示范基地拉开帷幕。市农科院负责人介绍了该院在油菜育种、病害防控等领域的最新成果,并表示将以此次观摩会为契机,深化与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的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落地,为信阳打造“中国油菜产业高地”提供技术支撑。
中国农科院油料所研究员、菌核病防控岗位科学家刘立江现场讲解了新型药剂防治油菜菌核病技术;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黑胫病防控专家杨龙则重点介绍了芽孢杆菌生物防治技术。
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信阳综合试验站站长程辉表示,此次观摩会是信阳综合试验站的一次重要活动,也是向全国同行展示油菜产业技术创新成果的一次宝贵机会。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进一步推动油菜产业的发展,提高油菜生产技术水平,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在观摩环节,无人机“一促四防”施药演示成为亮点。在市农科院五里店镇油菜示范基地,与会人员实地考察了油菜新品种对比试验田和轻简化栽培技术示范区。油菜示范基地内,抗逆性强、产量高的新品种“中油杂501”和“秦优1618”长势喜人。配套的机械化播种、水肥一体化管理等技术集成应用,实现了“节本增效”目标。
种田大户刘建兵感慨道:“无人机施药和生物防治技术让我们大开眼界,回去后,尽快应用这些新技术。”市农科院程辉表示,下一步,信阳综合试验站将围绕“一促四防”技术,开展全覆盖式培训,并联合企业打造“技术+服务+保险”一体化模式,降低农户种植风险,助力油菜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金色引擎”。
在罗山县,市农科院主办河南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科技支撑行动计划食用菌专项“粮菇”轮作栽培技术观摩培训会,来自省农科院、各有关地市农科院、农业企业和基层单位的140余位代表实地考察示范基地,开展技术培训,进行座谈研讨。
与会人员观摩了罗山县水稻—大球盖菇“粮菇”轮作示范基地,项目专家介绍了稻菇茬口衔接、菌种培育等关键技术环节。省农科院、黄淮学院专家分别就大球盖菇品质分级、烘干工艺及采后加工技术进行了授课。座谈会上,种植户与菌种厂、经销加工企业直接对接产品标准,科研单位现场认领了菌渣还田增效、机械采收设备研发等技术攻关课题。
河南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河南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研究员孔维丽指出,构建“粮菇”轮作“秸秆资源化—土壤改良—农民增收”的闭环系统,为秸秆找出路,为土壤找生路,为农民找财路。下一步,将促成产学研各方达成共识,联合组建产业联盟,重点突破菌种选育、智能栽培等技术瓶颈,推动形成年产值超亿元的示范产业集群。省农科院推广处许保疆表示,将继续深化“院地企”协同机制,通过专项支持和技术辐射,使“粮菇”轮作成为河南农业绿色转型的新增长点。
据了解,信阳市的地理和生态条件完美契合大球盖菇生长需求,按照冬闲水稻田推广100万亩计算,年可消纳秸秆500万吨,相当于减少5.25万吨化肥使用。下一步,市农科院将通过食用菌、水稻、绿肥三种技术耦合,将“藏粮于地”战略转化为“藏富于民”实践。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