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家庭农场引领乡村蝶变


□本报记者 马迎春

3月19日清晨,天刚刚亮,罗山县楠杆镇张岗村壹号烟叶家庭农场负责人杨鹏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放眼望去,整个家庭农场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电烤房整齐排列,农业机械种类齐全,远处的烟田一望无际。

杨鹏走进育苗大棚,查看烟苗长势、浇水、调试温度……

“再过20天左右,烟苗就可以移栽了。目前是育苗关键期,我们每天都忙得不亦乐乎。”杨鹏指着漂浮在育苗托盘上的嫩芽告诉记者,“我们一定要用好市烟草系统建成的育苗大棚,培育出更多优质烟苗,提供给家庭农场的烟农。带领大家一起致富奔小康,我们动力十足!”

曾经在外打工多年的杨鹏尝到了烟叶家庭农场带来的“甜头”后,现在靠着稳定的种烟收益,在县城购置了一套商品房,还买了一辆小汽车,家里的两个孩子也在城里接受良好教育。

“杨鹏的幸福生活源于他的热情好学、勤奋努力。几年来,他从‘技术小白’成长为‘技术大拿’,烟叶种植面积逐步扩大,除去成本,每年烟粮轮作纯收入在20万元以上。”罗山县烟草局楠杆烟站技术员黄保庭告诉记者。

无独有偶。在楠杆镇檀岗村伍号烟叶家庭农场,负责人余大军正带领三四位村民在育苗大棚内忙碌着。

“以前要带孩子上学,必须留在家里。现在年纪大了,出门也找不到好工作。这么多年,作为家庭农场的长期工,我每年都能挣到三四万块钱,挺好的!”村民熊中强笑着告诉记者。

“在市烟草系统的帮助下,我们家庭农场实现了专业化育苗、机械化作业、集约化植保、智能化烘烤……这样的精准帮扶,减省了用工成本,最大化增加种烟收益。”余大军告诉记者。

在余大军的带动下,很多烟农加盟伍号烟叶家庭农场,在大面积土地上开展烟粮轮作种植,创造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帮助解决了周边富余劳动力务工问题,有力推动了烟叶发展,促进村民增收。

像这样的烟叶家庭农场,在我市共有78个。2024年,这些家庭农场共种植烟叶4422亩,户均种烟收益20.76万元,是全市户均种烟收益的1.4倍。

“烟叶家庭农场既美化了农村人居环境,又整合了项目资源,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真正引领乡村蝶变,切实助推乡村振兴。”市烟草局烟叶科科长张斌坦言。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