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勇
惊蛰过后,草木萌发,千里淮河第一湾——上淮金龙湾,处处呈现繁忙的春耕图景。
在平桥区胡店乡上淮金龙湾生态农旅融合发展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淮金龙湾试验区”),春节前播种的500多亩中药材已萌发绿意。“马上就要给药材地除草了,每天需要一二百个农民工务工。”胡店乡金龙村村民韦德斌在心里盘算着。
2017年,正值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河南上淮农垦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淮农垦”)顺应时势,将目光投向了胡店乡。
“当时,胡店乡基础设施落后,农业生产结构单一。沿淮村庄丘陵岗地多、耕地面积少,没有像样的产业。老年人在地里刨食,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胡店乡金龙村党支部书记韦天才道出实情。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上淮农垦负责人许朝林坦言,实施上淮金龙湾试验区项目,就是坚定发扬“三牛”精神,以乡村振兴为最高政治站位,以《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为引领,以国家政策支持和市场发展为导向,结合区域资源禀赋谋篇布局。
上淮金龙湾试验区项目是以农村为天地、乡土为空间、农林为基础的区域、产业、系统开发工程。项目坚持“生态为本、文化为魂,以农为基、以旅为体”的发展路径,通过产业、城乡、区域融合发展模式,争创河南省乡村振兴示范区、国家级田园综合体、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示范先行区和大中原康养旅游度假区。
生态为本,文化为魂
上淮金龙湾位于胡店乡北部,淮河南岸,“几”字弯头,河洲之地。淮河水面帛练环周,沿淮滩涂净沙细柔,山水林田湖草沙全要素匹配。天际线、河岸线、冈峦线完美呈现,是发展绿色产业的理想之地。
坚持生态为本。上淮农垦连续用了7年时间,改造整理荒山荒坡荒草地,先后种植了枇杷、女贞、桂花、雪松等常绿树种和金叶刺槐、巨紫荆、枫树、紫薇等彩叶树种,并发展了皂角、杜仲等药材经济林和春雪流苏良种示范林。昔日的荒山野岭,如今变成了树木葱郁、生机勃发的生态之地,为上淮金龙湾康养旅游示范区产业布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上淮金龙湾试验区是中国人民大学河南校友会豫南社会实践基地,每年举办的“我在上淮栽棵树”主题公益活动,吸引社会各企事业单位来上淮金龙湾举办党建团建植树活动。
“项目没有实施前,这里丘陵纵横、灌木丛生,被村民称为‘北大荒’。通过不断的植树造林,金龙湾环境大变样,村民的收入显著增加。”项目开始实施时,韦德斌就在项目区组织协调村民务工,因此他最有发言权。
上淮就是淮河上游。信阳与淮河紧密相连,铭刻着淮河的人文、地理和自然文化。2018年,上淮农垦创作出《上淮赋》,并把它作为上淮农垦的精神堡垒和文化旗帜。
许朝林表示,信阳古申之国,南北过渡、东西交会。上淮农垦创制的《上淮周天图》,阐释了信阳独特的天人合一的自然地理特征,进而揭示信阳生态宜居和农林禀赋的道法逻辑,为上淮金龙湾试验区有机农谷、药健产业链、肉牛产业链的品牌拓展和标准制定,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下转第二版)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