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陈诗涛)近年来,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积极转变执法理念,持续推进“服务型”执法工作,探索“网格化”交企融合服务模式,并将综合执法三大队作为试点单位先行先试,打通便民惠企“最后一公里”。
搭建网格平台,明确服务事项。该支队综合执法三大队管辖浉河区中心城区及部分乡镇,辖区内共有11个街道(乡镇)。根据执法工作实际和人员结构情况,每个街道(乡镇)作为独立网格,由一名中层干部担任网格组长,依据辖区交通运输企业和从业人员分布数量,配备1名至4名执法人员作为网格员。同时,明确4项服务事项,即为交通运输企业和从业人员提供执法服务保障、受理群众投诉举报事项、提供交通运输法律法规及政策咨询、开展与交通运输工作相关的其他服务事项。
构建共享机制,提升服务质效。为破解网格化服务中信息不畅等难题,该支队交通运输执法网格员主动与辖区街道(乡镇)对接,并与其所属综合执法队伍建立信息共建共享、联合执法检查等机制,不仅减少了入企检查频率,做到“无事不扰”,还更进一步提升了服务管理效率。借助街道(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等阵地,设置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服务台,实现网格内交通运输企业、从业人员、基础信息数据等资源的共享及相关交通运输执法业务的现场办理。
全面摸清底数,建立管理台账。该支队综合执法三大队联合辖区综合执法队伍对各交通运输企业和经营业户进行逐一摸排走访,建立管理台账。对未办理相关备案手续的维修企业、驾校等经营业户,主动帮助办理相关手续。截至目前,辖区内共有巡游出租车企业3家、网络预约出租车企业2家、危货企业1家、客运场站3家、小微型客车租赁企业6家、驾校10家、汽修企业156家、货物运输企业5家、货运场站1家。
健全服务机制,高效便民惠企。该支队综合执法三大队在辖区重点区域摆放网格化公示牌,在187家交通运输企业内张贴网格化服务牌,发放网格员服务卡,注明网格员姓名、职务、联系手机及受理服务的具体事项。畅通交通运输企业和从业人员的诉求通道,采取“迅速上报、及时处理、按时反馈”模式,实现“未诉先办”“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大队”。
“接下来,我们将在试点先行的基础上,持续推进‘网络化’执法管理和服务工作,进一步提升执法效能,打造新时代交通执法‘枫桥经验’,形成可复制的交企融合服务模式。”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相关负责人表示。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