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党建·专题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绿叶子”变身乡村振兴“金票子”


□本报记者 王凌云

通讯员 张阔 董琳玉

沐浴着春日暖阳,昨日,记者走进浉河区吴家店镇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示范点——裕民合作社千亩蔬菜种植基地,只见连片翠绿的菠菜长势喜人,正奏响从“绿叶子”到“金票子”的乡村振兴进行曲。

这是吴家店镇强化党建引领,将特色订单农业打造为推动乡村振兴重要引擎,积极探索“党建+”模式的可喜成果。

合作社里的“党旗红”,引领了跨越700公里的“春日致富路”。

昨日上午,位于吴家店镇吴店村的裕民合作社千亩蔬菜种植基地,仍然是一片忙碌的景象。

用袖口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正在忙着采收蔬菜的村民张亚楠笑着告诉记者:“每天大约能采摘200斤菠菜,计件工资加上土地流转金,我每月能拿4000多元,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在她身后,就近务工的村民们正熟练地将采摘的新鲜菠菜整理、称重、打包装筐……一筐筐鲜嫩欲滴的菠菜即将搭乘冷链物流专车,跨越700公里奔赴苏州的消费市场。

正在现场协调装车的裕民合作社负责人王佑刚,掏出了手机向记者展示订单:“看,这是苏州南环桥市场刚发来的需求单,这一车4吨重的菠菜,明早就能摆上苏州市民的餐桌。”他还特别提到党建引领带来的变化,“合作社成立党支部后,从品种选择到冷链运输,每个环节都有党员技术骨干驻点指导。现在,我们的物流损耗率从10%降到了3%。”

苏信合作搭桥梁,“党建红+产业绿”,让订单农业生机无限。

自2022年苏州与信阳建立对口合作关系以来,吴店村党支部以“党建红”引领“产业绿”,积极对接长三角市场需求。同时,该镇党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协调各种资源,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注入强大动力。

正在田间查看菠菜长势的吴店村党支部书记陈友文摘下一片菜叶向记者展示道:“我们根据苏州市场的需求反馈,优选了耐储运、口感好的‘翡翠3号’菠菜品种,采用有机肥种植,全程可追溯。这样有品质、有颜值的产品,得到了苏州市场的肯定。”

郑洋是基地里的一名党员技术员,负责水肥一体化管理。他一边熟练操作着基地里的智能喷灌设备,一边告诉记者:“这套水肥一体化系统就是苏信合作的成果。苏州农科院的专家通过远程指导,帮我们制定了精准的种植方案。”

记者现场了解到,通过苏信合作带来的技术帮扶、订单经济,目前,该合作社已带动周边30余名村民参与标准化生产。

产旅融合绘新景,乡村振兴蓄动力。

临近中午,记者在基地旁的农产品分拣中心遇到了正在分拣蔬菜的脱贫户刘大娘。她边分拣蔬菜边感慨:“过去守着两亩薄田看天吃饭,现在土地流转有租金,基地务工有薪金,年底还有集体分红,去年我家增收了2万多元。”

望着满载菠菜的冷链车缓缓驶出基地,陈友文信心满怀:“我们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让党员冲在致富链上,让先锋干在创业链上,有效实现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今年,我们村计划新建5000立方米的冷链仓储中心,开发菠菜饺子、蔬菜脆片等预制菜产品。”

陈友文展开手中的规划图,指向基地西侧正在平整的土地:“看,那里以后将建设农旅融合示范区,让游客真切体验‘从田间到舌尖’的全过程,不仅有的吃,还有的看!”

春风拂过青青菜畦,冷链货车满载着乡村振兴的希望,驶向江南。在党建引领的强劲引擎带动下,吴家店镇正在书写着把一片“绿叶子”变成致富“金票子”的生动故事。一幅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幸福画卷,已在大别山麓、淮河岸边,徐徐舒展……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