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时事新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人文经济学视域下信阳农文旅融合发展思考


□邱爽 邱兴平

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体现,它不仅是民族的血脉,更是人民的精神家园。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都是在经济发展上走在前列的城市。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这一重大命题的提出,不仅揭示了文化与经济交融互动的发展规律,更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经济学意蕴的集中体现。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信阳农文旅融合发展,不仅对于信阳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人文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实践案例。

一、农文旅融合发展在信阳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不容小觑

信阳,作为河南省的南大门,地处豫鄂皖三省交界,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近年来,信阳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将农业、文化、旅游三大产业有机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这一模式不仅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还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的渠道。

农文旅融合发展在信阳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一方面,农业作为基础产业,为文旅产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素材。信阳的茶叶、稻米、油茶等特色农产品,不仅成为当地的名片,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采摘、品尝,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兴起。另一方面,文旅产业的发展又为农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和更高的附加值。通过旅游观光、农产品销售、民宿经济等多种形式,农文旅融合发展为信阳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农文旅融合发展还有助于推动信阳城乡一体化进程。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吸引城市居民到农村旅游消费,促进城乡之间的经济交流和文化融合。同时,乡村旅游的发展也带动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从人文经济学视域看信阳农文旅融合大有可为

人文经济学强调文化与经济的交融互动,认为文化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信阳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自然景观,为农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1.历史信阳:文化底蕴深厚,融合发展潜力巨大。

信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这里有着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如鸡公山、灵山寺等名胜古迹,以及独特的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这些历史文化资源为信阳农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例如,信阳市浉河区红色大别一号旅游公路茶源绿道,荣获全国首届公路助力乡村振兴创新实践“十佳案例”称号。

2.文化信阳:多元文化交融,创新发展路径多样。

信阳的文化是多元而丰富的,既有中原文化的深厚底蕴,又兼具楚文化的浪漫情怀。这种多元文化的交融,为信阳农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创新空间。例如,信阳市浉河区董家河镇立足“中国毛尖茶乡”的生态与文化禀赋,以茶为媒、以旅彰文、以农促兴,探索出一条农文旅深度融合的乡村振兴之路。此外,董家河镇还以“茶宿董河”为品牌,建成睡仙桥“民宿+露营”、楼畈“民宿+研学”、陈湾“民宿+美食”等五大主题民宿集群,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这些举措不仅丰富了信阳的文化旅游产品,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3.生态信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旅游前景广阔。

信阳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山水秀美、气候宜人。这为信阳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农文旅融合发展中,可以充分利用信阳的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例如,信阳市依托南湾湖生态资源与环湖旅游公路,完善基础设施,铺设柏油路面,安装太阳能路灯,建设景观节点,实现了“村净、景美、人和”。同时,通过整合荒山、闲置农宅等资源,打造田园综合体与研学基地,再比如楼畈村“小小农夫”亲子菜园,以“功夫拳蛙”非遗IP为亮点,成为城市家庭研学热门地。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信阳的生态旅游品质,也促进了当地农业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三、信阳农文旅融合未来大有作为:向“新”发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未来的发展中,信阳农文旅融合应继续向“新”发力,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和路径,将农副产品优势与文旅特色相结合,发展农文旅融合新业态。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饮食文化:挖掘地方特色,打造美食品牌。

信阳的饮食文化独具特色,拥有丰富的地方美食和烹饪技艺。在未来的发展中,可以深入挖掘信阳的饮食文化资源,将其与旅游和农业产业相结合,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品牌。例如,信阳市可以依托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如信阳毛尖、信阳板栗等,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菜品和旅游产品。此外,还可以将信阳的美食文化融入旅游线路中,让游客在游览景点的同时品尝地方美食,感受信阳的饮食文化魅力。

2.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发展红色旅游。

信阳是革命老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历史遗迹。在未来的发展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发展红色旅游,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例如,信阳市新县作为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拥有众多的红色文化遗址和纪念设施。新县可以依托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红色旅游线路和产品,开展红色文化研学活动等。同时,还可以将红色文化与当地的农业产业相结合,如发展红色主题的农家乐、民宿等旅游项目,让游客在体验红色文化的同时品尝当地的美食、感受乡村的风情。

2.生态文化: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态旅游升级。

信阳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为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未来的发展中,应继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态旅游升级,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例如,信阳市鸡公山风景区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生态资源。鸡公山可以依托这些生态资源,开发生态旅游项目和产品,让游客在体验自然之美的同时增强生态环保意识。同时,还可以将生态旅游与当地的农业产业相结合,如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园、有机农产品采摘园等旅游项目,让游客在参观农业生产的同时品尝有机食品、感受农耕文化。

此外,在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信阳还应注重创新和发展新业态、新场景。例如:

“体育+文旅”:结合信阳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开展山地户外运动、水上运动等体育项目,吸引体育爱好者前来参与。如信阳市可以依托大别山的山地资源,开发山地自行车赛、攀岩比赛等体育赛事;依托南湾湖的水资源,开展皮划艇、帆板等水上运动项目。

“研学+文旅”:依托信阳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开展历史文化研学、自然生态研学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如信阳市可以组织中小学生前往鸡公山、南湾湖等景区开展研学旅行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自然知识和历史文化知识。

“银发+文旅”:针对老年人群体的需求,开发适合老年人的旅游产品和线路,提供贴心周到的服务。如信阳市可以推出针对老年人的健康养生旅游线路和产品,如温泉疗养、山林徒步等健康养生项目;同时提供贴心的旅游服务,如无障碍设施、医疗急救站等以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求。

“康养+文旅”:结合信阳的生态资源和医疗条件,打造康养旅游目的地,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休养身心。如信阳市可以依托当地的温泉资源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建设康养度假村或康养中心;同时提供全方位的康养服务,如健康咨询、理疗按摩、营养膳食等以满足游客的康养需求。

综上所述,人文经济学视域下的信阳农文旅融合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通过充分挖掘和利用信阳的历史文化、多元文化和生态文化资源,结合实践案例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和路径,将农副产品优势与文旅特色相结合,发展农文旅融合新业态、新场景,信阳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信阳应继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共赢;推动产业融合。

(作者单位:信阳农林学院)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