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教育风采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深化课程改革 培养创新人才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创新“1+6+3”教学模式提升育人成效

本报讯(记者 马迎春)3月10日上午,信阳职业技术学院2023级护理学院的学生王梅早早地就来到实训室。今天她要充当课堂中的“护士”角色,对充当“病人”的同学进行现场“护理”。

记者看到,实训室内两个教学大屏幕引人注目:一个屏幕上写着“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几个大字,另一个展示着案例详情等信息。屏幕前方的“病床”上,“患者”正躺在上面,“护士”王梅一边教“病人”如何进行呼吸功能锻炼,一边用手比画着……

“这堂课,我们将58岁郑奶奶的案例作为教学载体,让学生直接参与操作,使理论知识变得有趣,学生们很喜欢这种教学模式。”教师孟王桃告诉记者。

“过去,我总是从课本里‘找答案’。现在,老师将课堂教学划分为初诊案例分析、讲解疾病诊疗等6个环节,利用1个患者从入院、住院、出院全流程案例串联整个教学,成效显著。目前,我学会了自己‘创造答案’。”王梅告诉记者。

学生蒋励接受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后,不仅对护理理论知识了如指掌,还对实践操作应对自如。目前,正在信阳市人民医院实习的她上手快、表现优异,患者反响好。

“实习生表现出了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工作态度,能很好地分析出患者的需求并提出个性化护理方案,患者对此满意度高。”带教老师、信阳市人民医院主管护师陈玉琴感慨道,“这体现了学校教学改革的实际成果,这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案例贯穿教学过程’的教学模式非常好!”

陈玉琴说的教学改革指的是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内科护理专业团队探索的“1+6+3”教学模式——

“1”指的是医校协作构建内科教学案例资源库,教师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分次发布1个患者就诊案例的不同阶段。

“6”指的是课堂教学的6个环节:初诊案例分析、讲解疾病诊疗、探寻合理护理、判定护理内容、提升护理技能、巩固教学效果。

“3”指的是这种教学模式融入的“工学结合”“德技并修”“情智共育”3个育人理念。

记者获悉,在本次教学改革中,课程负责人叶桦带领的内科护理专业团队始终秉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理念,在《内科护理学》“一流核心课程”建设中,紧紧围绕临床护理决策能力培养展开实践与研究。团队成员通过整合前沿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构建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全方位课程体系,致力于培养具备扎实专业知识与卓越临床决策能力的高素质护理人才。

“这个教育教学改革将临床案例分次有序融进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精心的教学设计,实现‘病房’与‘课堂’有效交互,使学生能够针对复杂的内科疾病作出对患者最有益的护理决策。”教师夏炜妍告诉记者。

“这一成果凸显了聚焦学生临床护理决策能力培养在高职内科护理‘一流核心课程’建设中的重要性,为其他职业院校提供了参考,成为高职内科护理教学改革的范例。”叶桦表示,课程团队将持续推进“一流核心课程”建设,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提升临床护理决策能力培养水平,为培养更多优秀护士而不懈努力。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