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玉兰 洪晓燕
早春时节,商城县的田间地头已呈现一派“抢春”的忙碌景象。
3月10日,在该县李集乡峡口村老古冲组堰塘治理现场,挖掘机长臂挥舞,清理淤泥;运输车来回穿梭,运送土方。村民们正抢抓农时,对堰塘进行扩容提质。
“我们利用移民项目资金30余万元,对老古冲组和畈中组两口堰塘进行清淤、堤坝加固。修整成功后,可为周围农田储备春耕用水。”峡口村党支部书记周其亮说。
为推进水利设施提档升级,李集乡提前安排部署,对辖区水库、堰塘、排灌渠等水利设施进行全面排查,共排查出需要整修的水库7座、提灌站40余座、灌渠80余公里。
同样是农业生产大镇的该县双椿铺镇,在加大水利设施建设力度的基础上,加强沟渠连通,着力新建高标准农田。目前已清淤、疏浚排涝干沟、渠道、河道5.3公里,配套高标准农田灌溉用塘130余口。
商城县不仅在保障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方面下功夫,还在今年春季的农业生产大培训中,注重技术助力春耕备播。该县农业农村局遴选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组成培训教师团队,分别到鄢岗、上石桥、双椿铺、李集、河凤桥等8个乡镇开展春季田间管理和春耕备播专题培训,重点讲解春季油菜和小麦田间管理,再生稻栽培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难题,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储备技术知识。
据统计,该县2025年春季农业生产大培训共培训学员390人,把600份技术明白卡送到了合作社负责人、家庭农场主和种田大户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手中。
立学立行。随着农机和科技的推广,商城县南部山区的农田里出现了“科技春耕”,耕种效率大大提高。
“我们的田地在山区,受地形等条件限制,先后试用了植保无人机、机械植保机等进行田间管理。我昨天刚用‘小四轮’的机械植保机给90亩小麦打上‘营养套餐’。”冯店乡金大地农场负责人巴谋加善于运用新技术,为小麦精准灌溉施肥。他所说的“营养套餐”,就是给小麦实行的水肥一体化管理。同时,该乡近年来针对病虫害潜在风险,强化监测预警,利用植保无人机进行“统防统治”,将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