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践行“两个更好” 推动信阳老区高质量发展


(上接第一版)

深化改革和创业创新创造

强健现代产业筋骨

信阳市立足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和数字经济、循环经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绿色家居产业集群被认定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先进钢铁材料、绿色食品等5条产业链入选省产业链群培育名单。2025年,信阳市将聚焦六大主导产业和11条重点产业链,不换频道、久久为功,强力招引、培优扶强,持之以恒培育产业生态,以量的积累实现质的突破。

陈志伟说:“今年,将重点培育壮大信钢、明阳、万华、羚锐等链主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发展,形成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同时,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抓住国家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机遇,深入实施‘一转带三化’,统筹推进新旧动能转换。”

在改革发展中,如何进一步发挥开发区经济建设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作用?

“2025年,将加快推动开发区晋位升级,重点抓好信阳高新区、信阳经开区、豫东南高新区发展,推动符合条件的开发区升级为省级高新区、经开区。”陈志伟介绍,信阳市还将进一步强化“亩均论英雄”导向,坚持集约节约发展,积极探索“飞地”模式,扎实推进“一区多园”建设。持续深化开发区改革,创新园区管理机制、运营模式以及投融资体制机制,不断提升市场化专业化运营水平。

此外,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大力培育一批创新型、高技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动向“小巨人”企业升级。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开展嵌入式合作,充分发挥大别山实验室、国家非金属矿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氟化物晶体材料中试基地作用,争取在“两茶”、非金属矿、氟化物晶体材料等领域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抓好“带土移植”“厚土培植”,强化创新发展人才支撑。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

走出信阳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信阳是农业大市、全国产粮大市、中原鱼米之乡,如何做好乡村全面振兴的答卷?陈志伟在采访中介绍,信阳市将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着力促进城乡共同繁荣,走出一条具有信阳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增强城市吸引力,建设家门口的美好生活新场景。2025年,信阳市将持续推进花园城市建造,围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规划建设产城融合区、特色青年发展场景,优化产业业态和空间布局。大力实施城市更新,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城中村改造,完善道路、停车、充电等基础设施,强化教育、医疗、养老等资源配置,因地制宜增设菜市点、小修小补点、社区食堂,加快建设智慧城市,为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空间。

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信阳如何再发力?

陈志伟说,充分发挥县城在城乡融合发展中的关键支撑作用,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中心镇和特色小镇。深入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不断优化县城功能品质,推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加快向乡村延伸。坚持以人为核心,加强农业转移人口就业、住房、社保和子女教育等保障,吸引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就业。激发县域经济活力,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政策红利。

特色农业是乡村及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该如何做好特色文章?

陈志伟介绍,信阳市将围绕农业强市建设,不断探索特色农业发展之路,大力发展优质稻米、弱筋小麦、茶叶、油茶、畜禽、水产六大主导产业和红薯、花生、油菜、蔬菜、食用菌、中药材六大特色产业,补齐农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等短板,做好“土特产”文章。同时,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压茬推进第二批“十百千万”工程,不断提升乡村规划、建设、治理水平,高质量建设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导区。

践行“两山”理念

擦亮信阳生态品牌

绿色生态是信阳的优势,是宝贵的财富和品牌。2024年,信阳市全年完成营造林61.14万亩,新增湿地5871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稳居全省第一,PM2.5绝对值和改善率全省“双第一”。“幽灵之花”球果假沙晶兰神秘现身,“女神之花”扇脉杓兰惊艳亮相,鸟界“大熊猫”青头潜鸭空中飞舞……一系列珍稀物种在信阳频繁出现,成为信阳生态环境日益向好的有力见证。

陈志伟说,下一步,信阳市将统筹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努力在践行“两山”理念上走在前、作示范。

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2025年,信阳市将坚决抓好污染防治,打好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三年行动收官战,抓好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严守生态安全底线。坚定信心、保持韧劲、持续攻坚,在全省率先实现空气质量全域二级达标。同时,积极谋划推进投资超50亿元的河南大别山淮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科学开展国土绿化,保持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信阳市将立足优势,把生态作为发展文旅产业的亮丽底色,着力推动茶旅、红旅、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推动鸡公山纳入万里茶道文化遗产保护,增设南湾湖水上新航线,建设运营木机厂“大别红营”文创园区,因地制宜推动县区重点文旅项目……全方位打造“美好生活 青春信阳”文旅品牌。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积极推进“公转铁”“公转水”,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陈志伟表示,信阳市将深入开展国家碳达峰试点市、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市建设,积极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全力打通“两山”双向转化通道,让群众在享受绿水青山的同时收获更多“金山银山”。

(原载于河南政府网)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