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健康天地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筑牢体系 提升能力


我市持续推动医疗应急事业高质量发展

本报讯(记者 袁野 通讯员 高代清 许云飞)记者从市卫生健康委获悉,去年以来,我市始终高度重视医疗应急工作,坚持健全机制、完善措施,着力推进体系建设,持续提升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和水平,推动医疗应急事业高质量发展。

健全机制,构建科学高效的医疗应急体系。我市在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基础上,根据“平急结合、专常兼备、快速响应、协同高效”原则,修订完善《信阳市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等文件,明确自然灾害、事故灾难、中毒等事件的分级响应标准和处置流程。目前,市中心医院东院区新增床位1592张,并对手术室、卫生应急车辆等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同步建设远程医学会诊平台,按需配备呼吸机、监护仪、除颤仪、心肺复苏机等应急医疗设备,满足跨区域救援、大批量集中救治、专业化培训教育等需求。严格落实24小时应急值班制度,保持与党委、政府总值班室及公安、交通、应急管理和气象等部门联系,畅通信息交换渠道。紧盯事件苗头信息,及早发现并提前做好准备,牢牢把握医疗应急的主动权。充分发挥医疗机构的哨点作用,持续强化突发事件信息报告质效,杜绝瞒报、谎报,确保信息传递畅通、准确,保障市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能够及时评估,根据事件的性质快速启动部门联动和应急响应,确保后续专家队伍调派迅速、医疗救治科学规范。

夯实基础,提升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市卫生健康委依托市中心医院加快推进省级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第五次修订《信阳市中心医院应急预案》,健全各项紧急医学救援岗位职责、管理制度和流程。组建市、县紧急医学救援、中毒处置、心理救援、核与辐射应急队伍52支,建立联络机制,确保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响应迅速、精准救治。2024年6月,市卫生健康委会同省紧急医学救援13队在我市防汛暨突发事件医疗救援应急演练中,重点检验全市应急医疗应急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组织指挥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

协同联动,高效开展医疗应急救治。近两年,市卫生健康委通过在市中心医院设立医疗应急救治“绿色通道”,建立院内救治多部门协同机制,明确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药学科、医学装备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手术麻醉科、输血科等科室的工作职责,确保医疗应急状态下各科室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加强医疗应急体系建设是一项生命工程、民心工程。加强医疗应急体系建设永远在路上,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兄弟地市先进经验,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持续完善体系、锤炼队伍、提升能力,以更严标准、更实举措筑牢人民群众生命健康防线。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