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庆新
在信阳毛尖主产区,茶农们正书写着新时代的“茶经”。从单纯售卖茶叶到开发茶旅综合体,从传统生产模式到“生态+文化+旅游”三产融合,这场静悄悄的变革折射出乡村振兴的深刻内涵。
产业升级催生发展蝶变。过去,茶农们守着“一亩三分地”搞生产,年复一年的茶叶销售难以突破增收瓶颈。随着消费结构升级,茶乡政府引导群众跳出传统思维定式,依托茶园生态资源,打造全季旅游产品体系。这种转变既保留了茶叶主业,又延伸出民宿经济、农事体验等新业态,实现了“以游促产、以产兴游”的良性循环。
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浉河区通过实施“一村一品”工程,培育出多个乡村旅游示范点,形成“茶山即景区、茶农即导游、茶园即公园”的融合发展格局。这种发展模式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让沉睡的山水资源焕发经济活力。
文化赋能铸就特色品牌。在改造升级过程中,注重深挖千年茶文化底蕴,建设茶文化博物馆、编纂茶俗非遗丛书、举办茶文化节庆活动,让游客在品茶赏景中感受中华茶道精髓。这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做法,不仅增强了旅游产品的文化厚度,更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持久动力。
我市茶乡的转型实践证明,乡村振兴既要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更要打开发展新空间。通过推动产业跨界融合、强化生态价值转化、激活文化创新动能,就能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振兴之路。期待更多乡村能像茶乡一样,念好“三产融合”经,绘就新时代的“富春山居图”。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