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余江 通讯员 吴飚
人勤春来早,奋斗正当时。
昨日,记者一行走进息县八里岔乡任店村看到,在淮河新区港区工地上,重点项目开足马力,抢抓时间节点,不断刷新建设进度,奋力冲刺一季度“开门红”。
历经4个月的连续奋战,由中铁广州局集团承建的河南淮河新区港区项目陆域堆场土方开挖圆满完成,标志着项目建设进入地基冲击碾压和管线施工阶段,为后续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淮河新区港位于淮河右岸淮河故道西侧,占地1124亩,共建设2个1000吨级集装箱专用泊位、1个1000吨级多用途泊位和5个1000吨级通用泊位等8个千吨级泊位,设计吞吐量585万吨/年,岸线长度728米,码头水工结构采用“高桩框架+高桩走道板”组合结构。项目自去年9月份启动建设以来,进展迅速,预计在2026年年底完工并交付使用。
该项目建设具有施工时间紧、土石方开挖量大等特点。其中,港区陆域堆场占地面积30.58万平方米,主要包括散货堆场、杂货堆场、集装箱堆场以及相应的生产、生活辅助配套设施。作为堆场施工的关键节点,堆场土方开挖设计量222.2万方。
自进场施工以来,为安全高效推进施工,项目部组织召开专题会议,明确工作重点,把握关键环节,合理配置资源,投入挖掘机、洒水车、自卸车等各类机械设备75辆,施工人员100余人,通过“科学组织、精细管理,交叉作业、压茬推进”等方式,按期完成了土方开挖作业,实现了安全零事故、环保零投诉的目标。
据悉,该项目以集装箱、建材、钢材、农副产品等杂货和粮食等散货运输为主,建成后依托淮河航道,建设成为区域性物流枢纽和水运物资集散中心,将成为息县与淮河沿线其他城市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可切实提高淮河水运通过能力,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成为落实“淮河经济一体化”发展理念、推动振兴大别山革命老区和中原经济带崛起的重要推手。此外,还能吸引息县及周边县市大宗货物至水路运输,进一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通过铁路专用线与宁西铁路连接打造成为“公铁水”联运示范港区,对优化沿线经济产业布局、支撑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过去的一年,我县谋划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149个626.2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161个330.7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164个723亿元。争取中央预算内项目资金2.4亿元,增发国债项目资金6.09亿元,发行专项债券资金8.13亿元。63个省、市重点项目年度投资完成率分别为167%、199.4%。滚动开展4期“三个一批”活动,66个项目落地建设。河南省大别山革命老区引淮供水灌溉工程基本建成,淮河城市供水厂投入使用,南信合高铁进入可研阶段,淮河新区港进场施工……”息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在息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说道。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