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淮滨:“小车间”托起“大幸福”


□秦怡欣

2月24日,在淮滨县栏杆街道欧坡村四季纺织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100多台电动缝纫机飞速运转,平缝、扒边、钉扣,工人们熟练地在工作台边忙碌着。

“车间设在村里,我们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挣钱,还可以照顾家里的老小,比出去打工得劲儿!”正在把加工好的衣服装入包装袋的工人李玲说。李玲家里有6口人,丈夫前年在工地上受伤造成胳膊二级残疾,此后就无法继续从事重体力活,只能在家里种点菜或是去镇上打打零工;两个孩子在上初中,老人常年卧病在床,家庭负担很重。村里车间招工时,李玲和亲戚一起过去干活,现在一个月可以挣到3000多元工资。“让家里人日子越过越好,就是我的最大动力!”李玲开心地说。

“我们这个车间主要生产童装、睡衣和棉袄三件套。”该制衣车间负责人刘学李说。2017年,刘学李在镇村干部的鼓励下到村部申请开办扶贫车间。4000多平方米的车间用地批下来后,在浙江开办服装厂的亲戚把订单发给他,他就开始组织工人进行加工。“我前期投入300多万元,前几批产品制成后发过去,客户很满意,总公司给我们增加了一倍的订单量。下一步,我还得继续招人哩!”刘学李说。

“我耳不聋、眼不花,村里让我在这儿打扫卫生、清理东西,也不累人,每月还给我发钱,多好!”67岁的刘树强说。“做不来缝缝补补的活儿,刘厂长让我搬货、打包,感觉自己不是一个废人了,可以挣钱了。”工人夏志媛说。她患脑梗死后遗症,手指经常发抖,无法出外打工,现在一个月挣2000元钱不成问题。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制衣车间的成功,充分证明了产业发展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不仅为村民们提供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还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淮滨县相关负责人表示。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