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琦
“村部是乡亲们的家,我出份力是应该的。”近日,浉河区吴家店镇余寨村流动党员刘传堂说。
作为一名常年在外的国家注册二级建造师,刘传堂一直心系家乡发展。2022年,在得知余寨村村部设施陈旧、办公条件简陋,改建需要筹集大量资金后,他立刻联系村党支部书记,带头捐赠2000元,全力支持村部建设,并发挥专业优势,无偿提供建设规划建议。2023年年底,在参加党员大会了解到村集体正在谋划产业发展项目后,他利用专业知识,提出了将闲置老村部改建为余寨村股份经济联合社茶场的想法,并在2024年春的改建过程中,多次回村配合村党支部规划茶场建设,制作茶场平面图纸。在他的帮助下,村股份经济联合社茶场如期竣工,今年春季将开工生产。
党员千里行,组织一线牵。吴家店镇作为一个农业大镇,近些年,外出人员逐渐增多,流动党员群体呈现“分布广、岗位杂、流动频”的特点。该镇立足实际,通过建立流动党员动态管理台账,引导流动党员发挥“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的先锋作用,立足自身优势,反哺家乡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红色动能”。在这一过程中,一批流动党员用赤子情怀践行初心使命,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流动先锋”。
羊山村顺河店的村民今年迎来新变化——曾经“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的破损道路,如今变成了平坦宽阔的水泥路。这背后,是流动党员胡孔国“修路报桑梓”的奉献。胡孔国长期从事基础建筑行业,在得知顺河店街道因年久失修路面坑洼遍布、影响村民出行后,出资组建了专业施工团队,硬化了1公里长的道路,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题,成为流动党员与家乡血脉相连的生动见证。
吴家店镇通过建立“流动党员人才库”,一方面收集外出流动党员对家乡发展的建议,另一方面为流动党员搭建施展特长、服务社会的平台。“刘传堂、胡孔国等优秀流动党员的实践,正是吴家店镇‘组织不断线、教育不脱节、作用不缺位’流动党员管理机制的鲜活注脚。下一步,我镇将继续引导流动党员关注群众期盼,鼓励他们发挥所长、回馈桑梓,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该镇相关负责人说。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