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刘晓岚:“永远跟党走,是我最大的幸运”


人物名片

刘晓岚:党龄75年。1932年5月出生,山西潞城人,1945年8月参加革命,曾在原信阳地区卫生局、信阳地区行署计生办、信阳地区外贸局工作。1988年7月离休。

□本报记者 时秀敏 王凌云

山西省长治市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总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长期在长治境内驻扎。我们此次寻访的主人翁——老党员刘晓岚,就出生在这里。

去年初冬时节,在信阳市第一干休所见到92岁的刘晓岚时,我们的话题就从抗日根据地里的故事开始。

“我的家乡长治市潞城县黄牛蹄乡潦河村位于太行山区,村里沟沟壑壑,交通不便,游击队就隐蔽在村里。从小受革命思想的熏陶,我13岁就参了军。”忆峥嵘岁月,刘晓岚娓娓道来。

采访中,老人总是满脸笑意。温暖的褶皱里,似乎装满了故事……

骑着毛驴去参军

儿时的刘晓岚,机灵勇敢,口齿伶俐,十来岁就在村里担任儿童团团长。

“我主要负责站岗、放哨、查路条、抓懒汉。”隔着80年,刘晓岚仍然记忆犹新,“我们几个村的孩子不论年龄大小,一起上课。大家天天喊口号:‘赶走小日本,活捉蒋介石’,喊得很带劲!”

战斗时有发生。壶关县常行窑洞保卫战、潞城县黄牛蹄村民兵保卫战……这些发生在周边的战斗,让年幼的刘晓岚印象深刻:“当时,离家很近,炮声隆隆,打得很激烈。”

1945年8月,上党战役前夕。在硝烟和炮声中读完小学三年级的刘晓岚迎来了新的生活。

“那时,长治外围陆续被我军夺取。新解放的村里没老师。我们这群小孩‘教员’,大概都是十二三岁,由老师带去区公所报到。我们被安排每两人一组负责一个村,去村里教孩子们认字、唱歌、跑步,还宣传根据地的故事。”打开话匣子的刘晓岚,眼里满是自豪。(下转第二版)

记者手记

苦中忆甜党恩暖

□王凌云

刘晓岚的人生是辗转、行走的一生。她的参军、战斗、工作、退休的人生经历,也是我们党从夺取抗战胜利,到夺取全国解放,再到建设新中国、走向改革开放,最后迈向新时代的足迹。

回忆峥嵘岁月,刘晓岚风轻云淡、幽默风趣。

实际上,翻开历史,她的童年时期,太行山区正处于战火纷飞的艰苦岁月。当时,晋冀鲁豫军区在长治地区组织了多次影响大的战斗或战役。

从儿童团团长到部队小兵,北战南征,她转战千里。随军南下后,她先后在中南局公安部、中国化工公司广州分公司、遵义专署、遵义地委宣传部等地任职。虽然工作地点和职业一直在变化,但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岁月流转,无论落脚何处,她干一行爱一行,几十年甘做部队的“螺丝钉”、肯做党的“勤务员”。艰苦的岁月,留给她的是对党的忠诚信仰,是乐观豁达,是相伴一生的与党有关的“趣事”。

永远忠于党、一辈子感念党恩,是她青春最美好的印记,也是她近百岁生命中最大的主旋律!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