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党建新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光山县抓实“处方式”回访教育


本报讯(卢钰莹 李晓慧)近年来,光山县纪委监委认真贯彻落实“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在严格精准执纪问责的同时,将常态化回访教育作为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重要内容,帮助受处分人员“卸包袱”“祛心病”,重树干事创业信心。

精准“把脉”,下好访前“先手棋”。在回访前,该县纪委监委积极与回访对象所在单位沟通交流,了解回访对象近期的思想状况、工作表现等情况,做好访前摸底工作。结合受处分人的违纪违法事实、处分类型、态度认识等具体情况量身定制回访方案,形成对思想压力大的“激励访”、对不服处分甚至产生对立对抗情绪的“多次访”、对重处分以及多次处分的“重点访”等精准分类回访模式,做到有的放矢。

联动“开方”,上好访中“重点课”。回访教育既要打开心结,更要实打实地关心帮助。该县纪委监委抓牢回访中间环节,与案件承办室、受处分人员所在单位党组织等组成联合回访工作组,同向发力开展“联动访”,深入了解受处分人员思想、工作、生活和学习方面的情况,积极做好政策解读工作,有针对性地把问题谈透、把思想谈通。此外,回访工作组还组织入户家访,发挥好家属“贤内助”作用,共同引导帮助回访对象放下思想包袱,重整行装再出发。

综合运用,打好访后“关键招”。一次处分并不等于终身否定。回访结束后,该县纪委监委仔细填写《回访情况记录表》,建立“一人一表”回访教育台账,对回访对象精准“画像”,并及时向相关单位党组织及组织人事部门进行反馈,作为对受处分人员管理监督、考核奖惩、建议推荐使用等重要参考。同时,通过回访教育帮助责任单位查找制度、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督促其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实现“回访一人、教育一片、治理一域”的综合效应。

“处分不是目的,教育挽救才是根本。”该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将持续保持“惩”的力度,探索“治”的途径,发挥“救”的效能,全周期加强受处分人员教育管理监督,推动“有错”向“有为”转变,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