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马迎春)“这场培训理论性比较强,我尽力将理论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了。希望这些观点对茶农、茶企有所启发。”近日,河南省茶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团长、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信阳农林学院二级教授郭桂义在浉河区董家河镇车云山村开展完科技培训后表示。
此次培训,郭桂义以《信阳毛尖茶品质提升关键技术与茶叶感官审评方法》为题,从“信阳毛尖茶始终在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排行榜前三”引入,并从信阳毛尖茶生产历史悠久、生态环境优越、茶树品种优良、炒制工艺独特、化学成分丰富等方面展开,阐释了信阳毛尖茶优良品质的科学理论依据。
郭桂义在培训中说,茶叶需要科学的加工,合理把控火功,低档茶叶的原料较为粗老,适度加强火功,可以降低粗老味,提高香气;夏秋茶原料粗老,制茶易苦涩,在加工时,可以揉条稍轻,降低内含物浸出,从而降低苦涩感,提高茶叶品质。
郭桂义还从评茶的程序和操作方法、审评的项目因子等方面详细讲解了《GB/T 23776-2018茶叶感官审评方法》。他说,茶叶感官审评和普通品茶不一样。评茶,是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统一、标准的方法,综合运用感观与实验方法对茶叶的色、香、味、形等品质特征做出公平、客观评价;品茶,应根据茶叶的品质特征和消费者的习惯爱好,扬长避短,灵活应变,进行冲泡,充分展现茶叶的品质。
“自大学毕业后,我就回到家乡创业。几年间,我成长了不少,也深刻明白村里最缺的是人才和技术。这一次茶叶技术能力培训,让我们茶农、茶企受益匪浅!感谢郭教授和团队的无私付出。”返乡创业青年伍温馨说。
“今天的培训,让我们从产品自信、品牌自信走向技术自信。今后,我们会将郭教授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力争用专业的茶叶感官审评方法不断提升信阳毛尖茶的品质,推动信阳茶产业提质增效。”茶企代表余海群自信满满地说。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