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健康天地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调节身心健康 新年轻松“起跑”


□本报记者 李亚云

随着春节假期的悄然结束,许多人不得不告别充满欢声笑语的节日氛围,重新投入工作或学习中。然而,不少人却在回归日常后发现自己陷入了“节后综合征”的困扰中,表现出上班没精神、上学没精力、起床没动力的“三没”状态。针对这一现象,信阳市中心医院精神医学科门诊的专家为我们提供了专业的解读和建议。

“节后综合征”并非真正的疾病,而是一种由于人们从假期的放松状态突然转变为工作或学习的紧张状态,导致生理和心理平衡被打破,从而引发的一系列身心不适症状。在生理上,人们可能会感到全身乏力、昏昏欲睡、头晕脑涨、恶心、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而在心理上,则可能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心不在焉、焦虑烦躁、郁郁寡欢等。

对于学生群体而言,家长在帮助他们克服“节后综合征”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专家建议,家长可以提前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让孩子每天早睡早起,逐步与学校作息靠拢。同时,根据课程表制定学习计划,有助于减少开学后的不适感。此外,家长还应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倾听他们对开学的想法和担忧,运用共情技巧增强孩子的心理安全感。在减少电子产品使用时间方面,家长要循序渐进,不要一刀切,帮助孩子逐步摆脱“虚拟依赖”。

对于上班族来说,驱散“节后综合征”的阴霾同样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要规律生活,调整作息。入睡前尽可能做到身心放松,可以通过轻轻按摩头部、散步闲逛、听音乐、适度运动等方式转移注意力,创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调整睡眠节律,缓解疲劳感。其次,给自己一个缓冲期,不要一开始就投入高强度的工作。可以列一个清单,调整工作节奏,逐步增加工作量。每天安排一两个小任务,使自己的心理逐渐调整到工作状态上。同时,每过几个小时进行一次慢而深的呼吸,让身体感受放松。

信阳市中心医院精神医学科门诊位于浉河院区门诊楼4楼中厅,为广大市民提供专业的心理测评、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生物反馈治疗、沙盘治疗等诊疗项目。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正在遭受“节后综合征”的困扰,不妨前来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调节身心健康,新年轻松“起跑”。新的一年里,让我们从身心调节做起,拒绝“节后综合征”,共同开启一段全新的旅程。通过合理的作息调整、心理调适以及必要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等措施,我们一定能够迅速摆脱“节后综合征”的困扰,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工作和学习中去。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