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涛
浉河区睡仙桥村,“小满耕读书屋”为游客及市民提供品茶、赏景和阅读的宁静美好之处;罗山县高家寨村,“山味书屋”里3000余本图书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品读……春节期间,“乡村书店+文旅”的创新模式正在信阳悄然兴起。“有书有茶有美景”,这种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的融合,丰富着村民们的乡村文化生活,也为乡村振兴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近年来,实体书店逐渐开始渠道下沉、触角下移、要素下乡,诞生了一座座内涵与“颜值”兼具、乡土气息浓郁、迸发时代活力的“书店+”公共文化空间。众多囊括“+咖啡”“+音乐”“+餐饮”“+非遗文创”等体验的乡村书店,不仅提供了一个个安静的阅读空间,还以各种讲座、读书会、手工艺品展览等多彩的文化活动,吸引当地居民和游客前来体验。
在信阳,打造乡村书店有很大优势。每个县区都有各自的丰富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将乡村书店与当地的旅游景点、民俗风情相结合,打造一条条具有特色的文旅线路,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在书店中找到心灵的栖息之所。这种融合,能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也能为各地带来新的商机。
事实上,“乡村书店+文旅”模式的意义不仅在经济层面,更在文化和社会层面。它为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让那些被遗忘的乡村故事、传统技艺和民俗文化重新焕发生机。同时,也为乡村居民提供更多的公共文化服务,缩小城乡文化差距,增强乡村居民的文化自信和幸福感。
笔者认为,乡村书店已成为乡村文旅发展的“香饽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新亮点,如何让其为广大市民及游客提供更为生动丰富的文化消费体验,还需要多方合力。相关部门应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乡村书店和文旅融合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企业要创新经营理念和模式,深挖当地文化资源,以更多元的方式拥抱大众,探索多元化发展与转型升级的方向;社会各界则应积极参与,通过志愿服务、文化捐赠等方式,为乡村文化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