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筑牢婚姻家庭稳定第一道防线

我市打造“妇联+法院”模式


本报讯(曾淑颖)近年来,我市妇联以狠抓落实婚调工作为突破口,打造“妇联+法院”模式,通过矛盾纠纷“柔性调解”的方式,为“刚性执法”注入新活力,以“小家”幸福和美促“大家”和谐稳定。市妇联权益部获评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三庭荣获“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称号。

建机制,筑牢婚姻家庭纠纷工作基础。市妇联联合市中级人民法院印发《建立健全信阳市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工作机制》《关于加强婚姻家庭纠纷案件诉调对接工作实施意见》《关于建立互动机制共同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若干意见十项举措》《关于建立反对家庭暴力联动机制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加大对婚姻家庭纠纷案件、家庭暴力案件沟通、协调、调解工作力度,依法维护妇女群众、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婚姻家庭关系。

强培训,提升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员素质水平。市、县两级法院根据职责职能,吸收妇联干部、基层婚调员担任人民陪审员,参与庭审过程,化解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同时积极组织开展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员调解业务技能技巧培训,帮助提升基层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员水平。近两年,通过交流座谈、专家讲座、现场观摩、案例分享等形式,对400多名专兼职婚调员开展了法律、人民调解技巧、心理等方面的培训,切实提高了妇联干部、基层调解员法律知识水平和调解能力。

广宣传,延伸婚姻家庭司法服务。积极开展普法宣传,一方面,市妇联联合女干警、女法官充分利用妇女节、儿童节、法制宣传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大力开展“送法进家庭”“送法进社区”“送法进校园”活动;另一方面,市、县两级法院通过开展巡回审判,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赡养、抚养等涉及妇女权益的案件,深入辖区就地审理,使基层妇联调解员、陪审员能够在旁听审理中增强法律意识,增长法律知识,提升维权能力,营造妇女儿童维权良好环境。先后联动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727场次,参与旁听庭审活动112人次。

拓渠道,延伸婚姻家庭调解工作触角。市妇联全面探索婚调服务新模式,推动在市、县两级法院建立两级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11个、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诉调中心11个、反家暴联动示范站点29个、家庭教育指导站11个。各阵地、站点积极做好婚姻家庭和妇女群众、受害未成年人法律帮助、心理疏导、家庭教育指导、关爱帮扶等维权关爱服务。2022年以来,11个诉调中心共收到婚姻家事纠纷诉前调解案件15000余件,邀请各级妇联干部、婚调员、心理学专家、律师等相关人士1530余人次参与调解,成功化解9251件;诉中委托调解1036件,成功化解1030件。市、县两级法院3年累计出具人身安全保护令52份、家庭教育令171份。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