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亚涛
昨日午餐时分,华信建投集团员工陆续来到职工食堂排队、就餐。人手一只餐盘,选上几样想吃的饭菜,结算、刷卡,打菜师傅不停地说上一句:“按需点餐,不够再来添加。”
宽敞的食堂里,先后有几百人就餐,秩序井然。半个多小时后,员工用完餐陆续离去,一个个餐盘基本上成了“光盘”。回收处,倒入收集桶中的只有一些菜汤和骨头等厨余垃圾。
物尽其用,勤炒少添,从食材上减少烹饪过程中的浪费。“我们坚持烹制原则,采用小锅炒制,保证菜品的新鲜度与口感。通过合理控制菜量、提高补菜频率,最大程度减少烹制过程中的浪费。”信阳华信建投集团职工餐厅主厨张传武介绍,“充分利用食材,一条南湾鱼,用鱼头、鱼骨炖汤,用鱼皮做凉菜,鱼身鱼尾用来红烧,满足大家多种口味需求。这季节正是吃青笋的时候,摘掉的笋叶用来清炒,味道不输油麦菜。食材‘边角料’已成为常规菜品,得到了职工们的普遍认可。”
做精做细做优菜单,在备菜过程中厉行节约。信阳华信建投集团采用就餐人脸识别打卡系统,通过数据分析,精准预测不同时间段用餐人数,合理制定食材采购计划,避免从源头上产生浪费;通过对厨余垃圾进行分类,参考职工意见箱和意见反馈台账,统计出令职工满意的食材和菜品,让备菜更有据可循。
“华信物业管辖的3个职工食堂实施‘光盘’行动后,年均产生厨余垃圾约8吨,较之前下降约20%,每人次食材成本累计下降15%。”信阳华信建投集团旗下物业公司负责人表示,2024年以来,该集团加强餐饮制作、供餐分餐、厨余垃圾分析、宣传引导等全链条管理,聚焦粮食损失和食品浪费堵点难点,让职工吃得健康、吃得放心、吃得满意,也让“舌尖上的节约”成为一种风尚。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