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宇
春满大地,万象俱新。春节假期,行驶在信阳革命老区的新能源汽车引人注目,绿色成为回家路上最美的颜色;一个个矗立的风车、一排排光伏发电板上演“追风逐日”的绿色奇迹,多形态的新型储能落地生根,绿色能源转型开启“碳路”先行;新兴产业链群加速聚集,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绿色低碳产业蓬勃发展,在实现“双碳”目标上阔步前行……
牢记殷殷嘱托,锚定“双碳”。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两山”理念,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鄂豫皖省际区域中心城市、大别山(豫南)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创新区创建为抓手,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双碳”工作成效显著。
河南省明阳智慧能源有限公司7.5MW风机发电机组研制下线,河南五岳抽水蓄能电站首台机组投产发电,11个“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建成,河南华英樱桃谷食品有限公司、河南明阳智慧能源有限公司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信阳经开区入选省级绿色工业园区……过去一年,我市铆足干劲、奋勇争先,共同绘就绿色低碳发展新篇章,不断书写老区信阳实现“双碳”目标生动实践。
随着《国家碳达峰试点(信阳)实施方案》落实落细,我市持续从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推动重点行业碳达峰、加快城乡建设低碳转型、促进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发展、积极推动“近零碳”建设等入手,统筹谋划试点建设重点任务。“作为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我们将聚力建设清洁能源高地,打造产业转型发展样板,加快‘近零碳’城市建设,打造农村低碳发展典范,打造绿色科创先锋,助力全省、全国碳达峰目标实现。”昨日,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碳”索新路径,产业站“C”位。我市大力推动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和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逐步绿化,全市形成了绿色食品、纺织服装、建材家居三大传统产业和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精密加工、新材料五大新兴产业。伴随着绿色产业链企业持续增多,绿色企业占比不断提高,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双碳”目标实现未来可期。
当下,我市正在全力推动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企业的优化退出和转型升级,打造豫东南高新区零碳产业园,持续推进钢铁、建材等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推进新能源、新材料、高端特色装备等产业发展,全力打造绿色供应链,梯队培育绿色工厂,推动创建绿色园区。
春潮涌动催人进,扬帆奋斗正当时。锚定“双碳”目标,沿着建设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之路,我市将聚焦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科技创新和绿色金融等领域,全力打造形成以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为重点,以产业绿色升级为核心,以科技、政策创新为动力的国家级碳达峰试点城市,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