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主明
节假结束几天了,许多人早已回到工作岗位,为事业忙碌起来。见面互致问候,也聊起过年的感受。有人说,现在没什么年味,年味淡了。真的是这样吗?
这只能是部分成年人的一种感受。几十年前的成年人,也有这种感受。那时候,家乡有句俗话:“老人巴望种田,孩子巴望过年。”为什么心情不一样呢?过年吃得好、玩得好、穿得好,孩子们无忧无虑,过得愉快。大人呢,则想的是春种秋收,风调雨顺,一家人衣食无忧。
过去的孩子们,现在成了大人或者老人,心情和思想自然有所变化,对年味的感受也不同了。而今孩子们的感受,则与过去的孩子们的心性没多大差异。在他们的心里,过年仍是过得畅快、玩得开心。
过年过得更多的是一种心情,全国放假,千里迢迢,回归乡里,全家团聚,亲朋相见。除了一些地方禁放烟花爆竹外,吃的、穿的、玩的与过去困难年代相比,可以说一个在地,一个在天。传统文化氛围依然浓厚,贴对联、吃年夜饭、守岁、辞岁、接年、拜年、发压岁钱、看春晚、祭天祭地祭祖宗等等,都有序地进行。
年味,是一种情感的凝聚,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它不仅仅体现在物质的丰盛上,更体现在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对于孩子们来说,年味是那一身新衣,是那一桌丰盛的年夜饭,是那一声声爆竹响,是那一张张压岁钱。对于成年人来说,年味是那一份回家的期盼,是那一份亲情的温暖,是那一份对过去一年的总结和对新一年的展望。
年味,是一种时间的味道,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变化,但它的核心——家的温暖和亲情的深厚,却始终不变。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生活节奏如何加快,那份对家的眷恋,对亲人的思念,对传统的尊重,都是年味最真实的体现。
年味,是一种空间的味道。它不仅仅存在于那个叫做“家”的地方,它还存在于每一个国人的心中。无论你身在何处,无论你走得多远,只要心中有家,就有年味。那种味道,是乡愁,是记忆,是根。
年味,是一种情感的味道。它是母亲手中的饺子,是父亲眼中的期盼,是兄弟姐妹间的欢声笑语,是亲朋好友间的祝福问候。它是一年中最为浓烈的情感交流,是一年中最为深刻的情感体验。
年味,是一种文化的味道。它是对传统的尊重,是对历史的传承,是对文化的弘扬。它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忘根本,不忘初心,不忘那些让我们成为我们的东西。
所以,当我们感到年味淡了的时候,也许是自己的心境变了,变得更加忙碌、更加现实、更加追求物质的满足。其实,无论世事如何变化,年味一直都在,只是需要用心去感受、用情去体会、用爱去传承。
让我们怀着青春的心态,重温并找回那份年味,用童心去回味那份属于每个人的年味,让年味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温暖和力量。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