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勇 文/图
“本来计划安排80桌,现在看来不够,还得再加30桌。”1月21日,面对潮水般涌来的游客,郝堂村乡贤胡涛和村党支部书记商量着。
春节临近,平桥区五里店街道郝堂村在外创业成功人士陆续返乡。为回报家乡,传承美丽乡村的待客之道,营造浓厚的迎新春喜庆氛围,郝堂村借助乡贤的力量,举办了第二届“千人长街宴”暨第九届“村晚”。
杀年猪、磨豆腐、摆桌椅、备美酒——一大早,郝堂村的志愿者们就忙碌起来。乡厨们则支起大锅,开始烹饪地道的农家菜。书法家们也挥毫泼墨,为村民和游客送上大红的春联。
伴随着“开席喽”声音的响起,焖罐肉、南湾鱼头、杀猪菜、郝堂酱菜等地方特色美食陆续上桌,郝堂长街顿时变成了流动的大宴席。游客和村民一起吃团圆饭、品葡萄美酒,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温暖和民俗乡情。“第一次见到有这么多的人,到郝堂来一起吃大席、迎新春,真热闹!”70岁的村民赵道军高兴得合不拢嘴。“还是乡村的地锅饭有味道,并且民风淳朴、民俗浓厚,这才是乡村的年味。”游客姜大娘非常激动。
吃罢长街宴,村民和游客又享受起文化大餐。锣鼓声中,“金蛇迎春 福满郝堂”主题“村晚”拉开帷幕(如上图)。舞蹈《春天序曲》、歌伴舞《我和我的祖国》、舞蹈《春节童谣》、诗朗诵《那亮着灯的地方》、小品《诈骗犯的下场》、乐器联奏《阿瓦人民唱新歌》、舞蹈《有我》……村民筹备的节目轮番上演,掌声此起彼伏,欢笑无处不在,把迎新春的气氛推向高潮。
“12年来,郝堂村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一举成为闻名全国的美丽乡村,根本原因在于郝堂村一直坚守生态为先、文化铸魂、田园打底、数字赋能,着力塑造‘和美诗画郝堂’品牌,积极融入我市‘1+6+N’文旅发展体系。郝堂的‘村晚’正是乡村文化振兴的载体,让广大人民群众品味到乡风文明、非遗文化、民俗盛典等多道文化大餐。”五里店街道党工委主要负责人说。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