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凌云
春节,承载着人民群众对阖家团圆的美好心愿。随着新春的脚步越来越近,“奔赴团圆”已成为人们迎接节日的主旋律。
无论是准备可口的年夜饭,抑或是踏上令人激动的返乡旅程,或是燃起一盏盏节日的灯火,再或者带着全家老小去公共场所购物消费、娱乐消遣……在这些忙碌又幸福的时光,切莫忽视安全。
因为春节期间,不仅带来人口分布的大变迁,而且改变了日常生活工作的节奏。正是这种“变”和“动”,往往会忙中出乱,也会让人沉浸在喜悦中而忽视隐患。
人人平安,则家庭平安;家庭平安,则社会平安。平安,为春节注入了更多平和理性的气质,需要人人担责,守牢安全底线。
比如,做美食前,记得查看燃气管道,检查厨具灶具安全,做完饭关好燃气阀门,为家庭用气安全拧上“安全阀”;比如,在回家旅途中注意交通指示,不拥挤、不卡点、不超速、不飙车,顺顺利利出门,平平安安到家,为旅程上一道“保险杠”;再比如,在人多的地方讲文明,讲究个人卫生,人员密集时戴口罩,主动维护公共秩序,为公共安全尽一份力……值得注意的是,利用春节假期,主动学习一些急救措施,了解消防、保健知识,遇到紧急情况,能保命救人、积福行善,也能为家人送上一个“平安锁”。
平安是身安,身安心才安。只有平平安安,才能团团圆圆。
对于留守工作地过年的打工人来说,也要劳逸结合、张弛有度,有一份“此处安心是吾乡”的淡定和坦然。调节好身心压力,保持好心理健康。要知道,你的身后,正是你守护的万家灯火。团圆的幸福里,也有你的贡献。
“谁谓一身小,身安若泰山。谁谓一室小,宽如天地间。”平安是一份憧憬,也是一份奉献。各地各职能部门要为群众过好祥和年“兜好底”。譬如,加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的探访,为困难群众及时提供帮助和救济、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做好雨雪灾害天气的预防、完善好各类应急救援预案……用实际行动,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