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美丽乡村要建好,更要管好。我市积极探索“充分发挥农村公益岗作用,使监测对象通过劳动获得稳定收入,有效解决农村人居环境常态化管护难题”的长效机制。商城县鄢岗镇采取“人居环境+产业发展”模式,统筹42个公益岗,发动乡贤和志愿服务力量,形成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有效合力,保障人居环境常态化保洁。息县因地制宜,建立一整套工作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公益性岗位人员工作积极性,让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向好,“面子”与“里子”实现双向奔赴。
如果仅仅是一个个美丽乡村的“独美”,那倒也算不得什么,但“她们”带来了美景、带来了游客,更成为村民的“摇钱树”。
新县山村刮起“电商风暴”,67岁的村民张华春用手机直播卖货,“以前智能手机都不会用,现在每天直播两个小时。”“老古董”学会拥抱新时尚,不等不靠奔幸福,好日子越过越红火。
从曾经的“软弱涣散村”“深度贫困村”到“市级基层党建示范村”,再到“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美丽乡村红旗村”,固始县李店镇刘营村实现了嬗变。晒太阳的老大爷乐呵呵,直呼“俏巴”!
息县欣茂果蔬示范园家庭农场负责人李强,从“破烂王”到建档立卡贫困户,再到“致富明星”,一个又一个身份转变的背后,是依靠党的好政策,不断实现人生“逆袭”。
村庄变景区、农房变客房、村民变股东、资源变资产……如今,在信阳广大乡村,人们正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用美丽乡村点亮美好生活,绘就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新图景。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