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锲而不舍 深化老区作风建设


(上接第一版)

同样觉得开心的还有平桥区龙井乡北雷村党支部书记王传坤。“挂牌减少了,服务事项更清楚了,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到田间地头走一走了。”

为基层减负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持续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作出部署,明确提出要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

坚持重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瘴痼疾,为基层减负,以作风转变促工作落实。市纪委监委贯彻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精神,把基层减负作为日常监督的重要内容,紧盯文山会海、加码考核、过度留痕等加重基层负担问题开展靶向监督,深入开展“新形象工程”“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等方面专项整治。

2024年以来,全市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42起,处理108人;查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290起,处理712人,让基层干部放开手脚干事创业,为老区实现“两个更好”注入强劲动能。

持续纠治“四风”,不仅要遏制老问题,还要严防隐形变异新表现。市纪委监委把握风腐同源、由风及腐、风腐一体特征,着力发现和查处作风问题背后的利益交换、请托办事等腐败问题,通报固始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张良俊违规收受礼品礼金、浉河区人大原党组副书记李磊接受他人支付应由个人支付的餐费等典型案例132起258人。

严查诬告陷害 让干事者更有底气

“在对近两年涉及干部信访举报问题线索了结情况全面起底排查过程中,初步厘清涉嫌诬告陷害问题线索和需要开展澄清保护的案件200余起……”2024年,息县纪委监委深化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持续打好严管厚爱、激励担当作为“组合拳”。

检举控告是干部群众行使监督权利的重要渠道,但诬告陷害就像沉重的“枷锁”,在挫伤党员干部工作积极性的同时,也会对基层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造成不良影响。

市纪委监委不断完善澄清正名机制,出台《关于健全完善容错纠错免责机制支持党员干部改革创新履职担当的实施办法(试行)》《信阳市容错免责事项备案暂行办法》,积极释放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的鲜明信号,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准确认定诬告陷害行为,向诬告者亮剑、为实干者撑腰。市纪委监委会同公安机关、检察机关联合开展惩治诬告陷害行为专项行动,针对查办中遇到的证据收集、事实认定、案件定性、法律适用等疑难复杂问题,定期会商研判。2024年,全市共排查问题线索2365件。

不能纵容一个违纪违法者,也不能让一个清白干部被冤枉诬告。截至目前,市纪委监委已对31名诬告陷害人进行惩处,公开通报8起诬告陷害典型案例。综合运用书面澄清、当面澄清、会议澄清、通报澄清等方式,积极稳妥为受到不实举报的464名党员干部澄清正名,不让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心悬着”,充分保护和提振党员干部敢想敢干、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积极性。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