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抓实党纪学习教育,全市各级党委(党组)学习研讨4525次,推动党员领导干部到联系点党支部参加学习交流1.6万人次
●培训1.58万名村“两委”干部;储备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5161人;建立小区功能型党支部1814个,选聘“红色管家”6800余名
●优化“两比三评一综合”考评体系,硬起手腕推动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举办各类培训班235个、培训2.3万人
●实施好“万名学子回归工程”“雁归来”工程,签约引进高校毕业生1.94万人,吸引20.7万名信阳籍在外人员返乡就业创业
□本报记者 王凌云
几天前的腊八节,浉河区五里墩街道福寿社区的一场“邻里节”中,党员志愿者将一份份盛满“祝福”的腊八粥送至居民手中,让大家品尝到传统节日的“甜”、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暖”。
锅热饼靠,情浓民依。如今,像这样的暖心之举,在信阳俯拾即是。
过去的一年,我市深化党建引领,持续夯根筑基,强化基层治理,推动乡村振兴,惠及发展民生,全市党建呈现出动人的“三色”——红色、暖色、亮色。
红,在何处?红在身边。
提高基层治理效能,关键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
2024年,信阳“红马甲”一直闪亮在群众身边——
光山网格长“勇救落水群众”、新县党员“冒雪送治重病群众”、浉河区党员骑手化身“社区协理员”……
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亮答卷,党员作用在基层发挥,红色力量在基层凝聚,信阳下好党建引领“一盘棋”,织就协同联动“一张网”,致力于构建“上下联动、纵横贯通”的党建大格局。
持续搭建三级畅通、纵横联通的“王”字型社会治理架构,通过数字孪生,建立完善“信服通”APP平台,实现“H”型数字平台+“12345”平台联动治理,确保吹哨报到高质高效、处置反馈迅速可靠、过程结果满意周到。
一年来,乡镇(街道)、村(社区)闭环处置事项40万余件,社会治理中心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联动处置化解“两难”问题3.5万余件,办结率达96.5%。
暖,在哪里?暖在心间。
2024年,彭先生将年迈的祖父母接来,安置在自家小区里的“美好邻里中心”,化解了三代人面临的养老难题。
“爷爷奶奶80多岁了,以前吃饭和距离是两大难题。现在好了,日常有人照料,既能承欢膝下,也能遇事照应,一大家子的幸福指数都提高了!”彭先生笑着说。
一粥一饭暖四季,三餐烟火助桑榆。2024年,在市委大力推动下,社区“党建+养老”工作全面铺开,以“助餐”小切口托举最美“夕阳红”,提升了信阳美好指数。“信阳市老年助餐经验做法”被纳入民政部老年助餐典型案例。
诸如此类的“党建+”项目,丰富了贴近民生办实事的N种可能。
为深化“党建+业务”融合,信阳持续开展“支部联支部”活动,推广“1+N”机制,对接群众所盼、基层所需,促进整合资源、同题共答。全市4111个机关党支部下沉社区,与村(社区)党支部“一对一”结对,累计开展志愿服务6.3万人次,为基层办实事近万件。
“饺子宴”“邻里节”“商圈集市”“安全演练”……一个个接地气、暖民心的活动,凝聚了党心民心,在共学共建共促共办中,改进了工作作风,发挥了党员作用,夯实了战斗堡垒。
亮,在哪点?“星”光闪闪。
根深才能叶茂,本固方能枝荣。乡村全面振兴,组织必先振兴。
一年来,我市持续深化“五星”党支部建设,大力夯实基层基础。市级设立专项奖补资金,激励争星晋级;分级分类开展乡村振兴主题培训,村党组织书记、村“两委”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实现了全覆盖轮训……
大力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县区领导班子成员包乡走村、乡镇党委书记包村联户,逐村研判,新培育储备后备力量5161人,为村“两委”换届蓄足“源头活水”;落实“四个一”措施,对软弱涣散村实行“一村一策”整顿;154个财政扶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项目和7个红色美丽村庄试点项目稳步实施,集体经济持续壮大……
党建亮色,不止于此——
2024年,“支部联支部”活动案例获评河南省机关党建创新成果展示交流活动一等案例;浉河区网约车行业党建品牌上榜全国交通运输行业基层党建创新十佳案例;“检茶同行”党建品牌获评全国检察机关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典型案例……
时光不语,奋斗有痕。一项项党建荣誉的斩获,一张张幸福笑脸的绽放,其背后是急难愁盼的化解、是党员作风的转变、是能力素质的提升、是党建责任的夯实,更是挺膺担当者的坚实足迹!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