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王秉林的命运,从此与大别山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留在大别山战斗,我大仗打得不多、小仗打得不少。白雀园战斗、大界岭反击战、易家田铺战斗……我数次遇险均安全脱险。”坚守大别山,留给王秉林最深的记忆,除了战斗的残酷,就是难挨的饥饿。
彼时,国民党军队对大别山地区进行疯狂“围剿”。
“我们的对策是上山打游击,保全实力,能打则打,不能打则跑。当时处境极端恶劣,吃、住、穿、行十分困难,尤其是缺吃饥饿,难以度日。白天上山,夜晚下山弄饭吃,一天能吃上一顿饱饭,就算好生活了。”王秉林说。
1948年年初,易家田铺战斗后,王秉林和泗店区的部分干部跑上新县最高的山峰——黄毛尖,山高林密,易于隐蔽。可是,山上是敌人,山下有敌人,上不去,下不来,被困守在半山腰。
“渴了喝点山泉水,饿了就啃竹根,三天没吃一粒米。”王秉林说,“很多战友倒下了。我是幸运的,还能有现在的幸福生活。”
“爹亲娘亲党更亲,永远不忘党的恩”
新中国成立后,王秉林留在了这块他为之战斗过的红色热土,先后在新县、潢川县、息县、固始县等地任职,修建过鲇鱼山水库和22万伏输变电工程,为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建设发展鞠躬尽瘁。
离休后,他继续发挥余热,审修了《中共信阳地区组织史》、《信阳地区革命斗争史》、信阳地方志和潢川县、商城县、光山县、固始县等的县志,老区建设促进会、老年体育协会、老年诗词研究会也总能见到他忙碌的身影。
“爹亲娘亲党更亲,永远不忘党的恩。”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王秉林向党交纳了1万元党费,并深情地写道:“党将我引上革命道路,对我恩重如山!”
谈起如今的生活,王秉林心怀感恩:“我穿过枪林弹雨、任过重要职务、承担过重大任务,如今福寿延年。看到祖国繁荣昌盛、老区日新月异,我觉得可以告慰地下的战友了!”
采访中,已近期颐之年的王秉林始终思维清晰、情绪高昂。他情不自禁地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并举起右手,庄严地重温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一字不落,饱含深情!
采访结束时,王秉林以一首自己的诗作《感怀》相赠:
从政历经七十年,饱尝辛辣苦酸甜。
枪林弹雨追明路,雪暴风狂过险关。
花甲归来诗咏乐,夕阳晚景话清闲。
践行五有满心志,感谢党恩福寿绵。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