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勇)2024年12月21日,市政府印发《信阳市税费共治保障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为全面准确把握《办法》的基本要义,昨日,市政府相关部门对《办法》的有关内容进行了解读。
2023年9月28日,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河南省保障税收服务发展条例》,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对新发展阶段政府各部门加强信息互通共享,为提升以数治税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为推进税费共治有效落地,我市需要出台配套的保障性措施,进一步提升税收法治化水平,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此,市财政局会同市税务局组织专班,启动了新《办法》的起草工作。
《办法》起草过程中,专班充分征求市直有关单位和县区财税部门意见建议,最终修改完善后形成了印发的《办法》。《办法》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内容涵盖总则、税费共治职责、税费数据共享、保障措施、附则等方面。其中,总则的主要内容为政策依据、税费共治范围和组织机制。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成立税费共治工作专班,负责指导、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税费共治工作。税费共治工作专班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财政部门,负责税费信息共享、政策实施、考核监督等,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税费共治工作。税费共治职责,明确政务服务大数据部门等职能部门协作的具体职责,行业协会、涉税涉费中介组织的社会协同职责,检察院、法院等部门的司法保障职责,商务、市场监管等部门的税收合作职责。税费数据共享,明确有关部门(单位)应当积极协助配合税务部门履行税务管理等职责,向税务部门如实提供有关资料及证明材料。明确涉税涉费数据实行目录管理,目录由税务、财政部门制定,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适时调整,有关部门(单位)应当根据税费数据目录,按照其产生的生命周期,按月(季、年)或者实时进行传递共享,税费信息的具体范围、方式、格式、标准等,由税务部门与相关部门(单位)协商确定。保障措施,明确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单位)人员、经费、机制、数据安全责任等制度保障。明确税费共治实行联络员制度,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设立完善的税费共治经费保障机制、税费信息共享交换机制和数据共享安全责任制度。各级税务部门应当完善涉税涉费信息分析应用机制,加强统计分析,强化分析应用成果,定期向同级政府汇报相关信息、分析和成果等情况。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