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老寨山位于罗山县朱堂乡南部,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种茶历史超过160年。老寨山生态茶业有限公司位于老寨山核心区,现有开采茶园面积约2000亩。凭借良好的品质和口碑,老寨山茶供不应求,还未出茶场便被抢购一空,成为信阳手工茶、高端茶的代名词。老寨山茶,为什么能在信阳毛尖众多茶产品中脱颖而出?又凭什么能在茶界独树一帜?近期,本报记者特前往老寨山进行实地探访,探寻老寨山茶声名远播的密码。
□本报记者 杨长喜
大别山腹地,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老寨山颇为有名,这座宛如明珠般的山头屹立在罗山县朱堂乡南部。这片区域森林覆盖率在92%,是野生金荞麦保护站所在地,上千棵映山红每逢春季便会漫山遍野怒放。如今,三代人的奋斗,让美丽的老寨山因茶而闻名遐迩。
“保护好茶园良好的生态环境,在目前没有更好的科技替代人工之前,坚持传统工艺制作,以匠心做好茶。”在老寨山生态茶业有限公司的多处显眼位置,公司创始人李成余的这句话一直在最上面。
公司负责人李守权说:“老寨山种茶历史在160年以上。父亲作为护林人,一直将生态放在第一位。我接手公司后,也秉承父亲的理念,将茶园良好的生态放在第一位,让生态、有机伴随茶叶生产、销售全过程。”
从老寨山生态茶业有限公司基地向右,拾级而上一二百米,一棵被木围栏围起来的茶树格外引人注目:它有多根分枝,最粗的分枝差不多有成年人手臂粗细,树冠则覆盖了近10平方米的面积,其中一根分枝上挂着“老寨坡母树茶重点保护遗株”的牌子。经测定,这棵母树茶已经有160年树龄了。据李守权介绍,老寨山有很多上了年份的母树茶,山上茶园就是从这些母树茶繁育出来的。
老寨山原先只有林场,没有茶场。这片山头,是原涩港公社国有林场,种满了杉树。李成余是林场护林员。李成余对植物保护有很深的感情,甚至形成执念。山上的一草一木,都像他的孩子一样。在山间巡逻期间,他发现了母树茶。山上哪里没有植被,他都会用捡来的茶籽种上,让山头重披绿装。
“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关于茶树生长土壤,陆羽在《茶经》中这样记载。得益于原生环境被良好地保护,老寨山上像泥土、更像岩石碎渣的土壤随处可见。老寨山的茶树,大多生长在这种黑砂石土上,顽强地汲取着其中的微量元素等养分。这样的土质,茶树生长也很缓慢,很多10年的茶树,看起来仍像别的茶山两三年的茶树。“茶好喝,树难栽。在这样的土地种茶,难度可想而知。爷爷便过来帮助父亲挖地、种茶、浇水,他们的奋斗,让我们有了今天的幸福。”李守权说。
年复一年,茶园的面积逐渐扩大。20世纪90年代,老寨山的树被砍伐,朱堂乡的干部找到李成余,让他承包下这片山头,鼓励他发展茶产业。21世纪初,乘着我市茶产业迅速发展的东风,老寨山的茶园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所产出的茶籽也足够用来繁育新茶树,茶园面积迅速扩大,目前可采摘面积约2000亩。30多年间,老寨山完成了从林场到茶园的华丽转变。
山上虽然以茶树为主,其他原生植物也不少。老寨山的野生映山红有上千棵,每逢春季,红花、绿树、辛勤劳动的人,形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周边不计其数的松树,或连片、或点缀在茶树之间,伴随野猪找食拱过的印记,为茶园增加了别样的风景。各种植物保护的牌子,诸如“国家原生境植物保护区”“老寨山野生映山红核心保护区”“禁止采挖”的字样随处可见,提醒着过往的人们,要爱惜脚下的这方生态。
(下转第二版)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