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信阳实践的关键一年。过去的一年,我市忠诚践行“两个更好”重大要求,科学谋划实施高质量发展工作布局,突出“五个着力”,书写出彩答卷。为凝聚发展共识、汇聚奋进力量,即日起,本报推出“回眸2024 ‘两个更好’谱新篇”系列报道,从农业、工业、文旅、交通、生态等多个维度,全面展示2024年信阳经济社会发展的亮点与成就。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 李海
岁末年初,寒意正浓。昨日,记者来到位于平桥区五里店街道凤台村的陕煤电力中部“两个一体化”能源示范基地项目现场,只见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基地的“头雁”项目陕煤信阳2×1000MW高效超超临界机组工程进展迅速,临建、道路、管道迁改等工作已完成,桩基与基础开挖正紧锣密鼓进行,一座能源新地标正拔地而起。作为省重点项目,该工程对加速推动我市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双碳”目标和大别山革命老区绿色崛起具有重要意义。
中东南低风速地区陆上最大风轮直径机组7.5MW风机发电机组样机在明阳智慧能源研制下线,云算力产业生态基地年产20万台智能计算设备产能规模生产线投产,小米5G智慧智造中心项目和信阳300MW先进空气压缩储能项目加速建设……过去的一年,一大批优质项目签约、动工、投产,为老区振兴注入澎湃动力。
产业向“新”,发展提“质”。2024年,我市持续推进产业绿色崛起,围绕六大主导产业和11条重点产业链,加快推动新型工业化,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六大主导产业总量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达74.4%,在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上开足马力,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铆足干劲,为奋力谱写“两个更好”新篇章注入新动能。
“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核心是产业,关键在项目。”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梁玉峰说,过去的一年,我市坚持“项目为王”,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大项目、好项目为老区振兴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与此同时,各级坚持大员招商,落实“二分之一”工作法,聚焦六大主导产业,紧盯龙头、链主企业,着力延链、补链、强链,与丰原、正大、中亿丰等一批优质企业合作项目相继落地。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才能提升产业“含绿量”,塑强发展“含金量”。2024年,我市产业创新交出了可喜答卷——
大别山实验室正式揭牌,评价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78家,组建院士工作站1家、中原学者工作站2家,选派“科技副总”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创新生态正在加快培育。
7家开发区入选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5条产业链入选省绿色制造产业链群培育名单,绿色家居产业集群被认定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产业链群正在加速壮大。
实施重点技术改造项目81个,新增上云企业1600家,在全省率先打造11个“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示范点,新增7家省级绿色工厂,信阳经开区入选省级绿色工业园区……转型升级正在稳步推进。
推动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少不了优越的营商环境。
“我今天过来给公司办理水、电、气报装业务。以前听别人说需要跑多个单位申请,递交材料、审批,非常麻烦。没想到现在一个窗口就可以办理所有业务,又快又高效,实在是太方便了。”说起刚刚办理的水、电、气网联合报装业务,羊山新区的创业者杨勇由衷地赞叹道。
(下转第二版)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